杜绝“家长作业”不是“甩手不管” 家长要当好“教育合伙人”
2020年11月19 16:53 来源:武汉晚报近日,武汉市开展杜绝“家长作业”进一步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各校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并将“不得要求家长代为评改作业”纳入今年的教育工作绩效目标管理,为中小学生“减负”。
消息一出,不少家长拍手称快,表示希望政策落到实处。同时,也有部分家长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孩子读小学,家长不盯好作业,会不会不利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此,记者采访了一些武汉家长和教师。
武汉杜绝“家长作业”
家长有喜有忧
得知武汉杜绝“家长作业”的消息后,网友“人在旅途”留言表达了他的赞成。“这个做法既给孩子‘减负’,也给家长减负”,他说,作业太多孩子和家长都身心俱疲,苦不堪言,希望孩子最好能在学校把作业做完了再回家。网友“密啊”说,如果老师要求家长每天检查作业签字,错题都在家修改审核正确,老师又怎么知道孩子的真实学习情况?“杜绝‘家长作业’很好,建议作业在学校完成,老师当面批改。”
“每天最担心的就是班级群里被老师说作业没签字,出门前我会把书包里所有的作业翻出来再检查一遍,怕又漏了什么。”家住汉口的孙先生说,班里老师比较过细,不仅记录作业的本子上要签字,复习、预习、练字、拼音等每一项作业上都要签字,缺一不可,还不能只签名,要写具体的过程,分析错误的原因。“其实,我并不抵触家长辅导作业,家长的责任应该是督促与反馈,但如果每天要求家长在每一项作业上做学情分析,真的吃不消。孩子刚上一年级,培养学习习惯很重要,如今全面杜绝‘家长作业’,大家又很担心老师们啥都不管了,那家长们才是慌了神。”
和孙先生有同样担忧的还有家住汉口的杨女士。她的女儿今年上三年级,做作业时不专心,常常因为粗心做错,书写也不工整。这学期,她和丈夫每天分工,一个盯孩子书写,一个督促做好计算,每天都要给作业先把个关。“最近,孩子确实改进了不少。作业完成得好了,学习习惯也有进步”,杨女士说,虽然给孩子改作业,经常被气得“喘不过气”,家里也会因为作业“鸡飞狗跳”,但是她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也时常就孩子的学习问题跟老师请教,对孩子成长有帮助。“如果完全杜绝‘家长作业’,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来说,会不会有一种放任不管的错觉?”
家住江岸区百步亭花园的程女士表示,班上有一些特别负责任的家长,每项作业不仅亲自过目、批阅,还会在本子、试卷上写下洋洋洒洒数百字的剖析、反思。在她看来,这属于家长的个人行为,其他家长也没必要攀比效仿。
家长该如何辅导孩子学习?
老师建议:检查作业不批改,多跟老师沟通
在江汉区取水楼小学教师张畅看来,家长给孩子辅导作业,对于帮助孩子建立好的学习习惯有帮助,然而家长的辅导并不能替代教师的职责。“对于教师来说,批改作业不只是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更能整体把握所有学生对教学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调整教学,因此,批改作业的工作是家长不能替代的。“若是孩子每天的作业都由家长批改,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也会让教师误以为学生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张畅说,教育不仅仅在课堂上,也在课外,家长应该跟学校一起配合。比如读书的作业,家长可以参与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
江汉区黄陂街小学数学章伶俐老师认为,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平时就要多关注孩子的作业,并不一定是非要让家长进行作业的批改。家长通过检查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就能了解到孩子当天的学习情况,知道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家长可以在孩子的作业本上写下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和过程中的困惑,便于第二天老师掌握学生在家学习的情况。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自觉性比较差,更需要家长的配合。比如孩子在家学习的时间观念、书写姿势、书写习惯等,需要家长的提醒和督促。”黄陂街小学语文老师王晶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每天可以和孩子交流一天的学习生活,翻阅孩子当天的学习成果,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问题。“有的家长会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反馈给老师,老师再定期将家长的问题集中整理和反馈,共性问题全班加强练习,个性问题单独辅导,这样的教与学就更有针对性。”
家长还是应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完成好作业
“武汉市教育局出台的相关规定,态度明确,界限清晰,相信‘批改作业’将不再成为一个困扰家长的问题。”青山区红钢城小学校长陈亚敏说,教师批改作业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作业所呈现的并不是一张纸,而是给教师的教学成果打分,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师生互动内容。
陈亚敏提醒家长们,不要因为有这个减负“好消息”的出现,就立马放松,完全“甩手不管”。毕竟,日常教学是学校的事,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事。“就算辅导和批改作业不是家长的义务,但家长还是应配合老师并督促孩子完成好作业。家校配合,共育成长,这才是教育最好的样态。”
“我们不看对错,只管时长看效率,挺好!”言及家长签字批改作业这一话题,刚刚“晋级”为初中生家长的周先生对班级的这项“新规定”很是认同。周先生称,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孩子所在的学校都很重视家校之间的沟通,还配发了“家校本”,一些不方便在班级群里反馈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家校本”上交流。进入初中后,老师也强调过希望家长当好“教育合伙人”,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波动加以关注。至于作业的完成情况,老师认为家长没有必要越俎代庖批改代讲,只需要分科目分项目记录学生完成作业所耗时长,一方面便于老师控制作业量适当调节,一方面对孩子也起到督促提醒作用。(记者刘嘉 向洁 郭丽霞 杨幸慈 通讯员许莹 胡莹 谭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