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中教育协会秘书长李栋:家校共育 赋能幸福人生

2023年05月29 15:37    来源:成都市家校协会

在日前由电子科大工会和成都市家校教育协会主办的“第30个国际家庭日”主题活动上,芬中教育协会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芬兰坦佩雷大学教育管理学博士、教育质量与评估专家、高级教育顾问李栋作题为《家校共育 赋能幸福人生》的主题报告。李栋介绍了全球家校合作的基本情况,着重分享了芬兰基础教育的成功经验,并且深入探讨成功家校教育背后的原因。以生动的案例、前沿的国际视野带来家校社协同教育的分享。


相互信任 老师和学校拥有最大的教学自主权

李栋介绍说,在芬兰,中央教育部或地方政府,只对学校做一些大政方针上的要求,对学校的具体管理与教学不予干涉,对学校几乎没有考核指标,不评等级学校,对学校有绝对信任,再小的学校,也拥有行政自主权。

芬兰的教师也相当有自治权,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科书,由老师自由选择。他们允许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并选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教学。

家长对教师都异常信任,基本从不干涉或过问老师在教学上的事宜,也从不挑战老师在专业程度上的权威。

学校不按考试成绩对教师进行考核,不在教师人群中评优。教师的职业动力不是来自学校的成绩考评,而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以及自己的内心良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平等精神

学校不设资优班,没有快慢班,芬兰反对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分类”或“排名”,说“资优”和“精英”是犯大忌。所有的孩子,不论聪明与否,都在一起上课。“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 。

李栋说,到在芬兰不凸显资优学生 ,而且还善加鼓励、运用资质优异的学生来帮助一般或落后的学生,也使资优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仅不会影响资优生的学习,反而有助于群体社会的平等发展。

因此,在芬兰没有“坏学生”,即使最差的学生也很好,“好学生”和“差生”的差距世界最小。


学习跳出课本 回归生活本身

李栋指出,芬兰教育的重点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而不是学习什么。对孩子的评估标准不是在学科里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孩子如何学习、思考、跟他人相处。

芬兰老师教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怎么学习”。小孩问问题,老师不会直接讲出正确答案,而是给他一个方向,自己去想、去找、去学。

芬兰教育还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学校教育充分与生活教育结合,从而让孩子达到终身学习的基础。

在芬兰小学基础教育中,除了语文、数学、外语这些通识科目外,还有工艺课、家事经济课等很有特色的常设课程。芬兰的男女生,从小就开始一起学着打毛线、踩缝纫机、运用锯锤砂磨,拼制电路,这些技能不仅实用,还培养了孩子两性平等的观念。工艺课上,没有男女之分。男孩可以专注地用长短钩针织毛线,脚踩缝纫机,女孩也可以用锯和刨子来做木工。

芬兰的教育更多的是为了孩子的生活而去学习,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出一个拥有自己思维,有创造力,也有自己兴趣爱好的独立的人。


热文

HOT
看车
买车
微博
微信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