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郝孟佳、熊旭)
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优秀银龄教师成规模的跨省流动、向薄弱地区流动、长期稳定流动前不久,教育部印发《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实施方案》,拟面向西部地区行业、产业、企业急需的紧缺专业,遴选组织一批高校优秀退休教师支教、支研。方案显示,今年将从部分教育部直属高校遴选120至140名退休教师支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塔里木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这项“银龄计划”,不仅体现了加强西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补齐西部高等教育短板的努力,也旨在探索一种以资源流动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全新途径。西部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点和重点,更是我国发展重要回旋余地和提升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巨大潜力所在。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项目、中西部高等学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等人才招募和培训计划的有益补充,遴选一批高校优秀退休教师支教、支研,有利于提升西部高校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有助于缓解长期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教师队伍人才“留不住”的现实矛盾,从人才数量和人才结构上,加快补齐短板、强化弱项。以资源流动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效果值得期待。通过持续实施该计划,可以号召更多高校优秀退休教师,继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专业优势,助力西部高校提升立德树人、队伍建设和科研创新的能力,推动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另一方面,可以鼓励退休教师在支教、支研的过程中,带动更多西部地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既实现对西部高校教师数量的直接补充,也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做到“授人以渔”。立足于计划的持续、稳定推进,特别是结合此前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的《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的情况来看,吸引更多退休教师加入“银龄计划”,还需辅之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人才定位确定退休教师的补助标准,充分考虑退休教师的身体状况与家庭实际,及时配套细致周全的政策保障,才能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实践中,应当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优秀银龄教师成规模的跨省流动、向薄弱地区流动、长期稳定流动。教育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基于丰富的教育实践,退休教师对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等好教师的基本特质,对于教育的责任所系和方法规律,有着更为真切的理解和把握。从他们当中遴选一批优秀代表充实到西部教师队伍一线,不仅是给予退休教师以发挥余热的机会,更拓展了社会人力资本。因此,该计划也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开发老龄人力资本提供了有益参照。架设通道,让退休人才利用其知识经验创造更多社会价值,也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的整体劳动参与率,并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老有所为的风尚。桑榆未老,余霞满天。开拓创新、久久为功,激活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银发力量”,我们就能更好补齐教育短板、激发教育活力。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居民在社区学习。 本报通讯员 周 舸摄核心阅读在这家“银行”,学习成果可折合为学分,学分存储达到一定标准,还能兑换为相应的课程学分和非学历证书——重庆市终身学习学分银行不仅让人们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得到认证和转化,还通过大数据技术,加深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的对接。促进个人的发展成长,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学分银行的设立,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美好愿景又近了一步。“你的水平可不差。”邵陶陶对这个评价有些无奈,大专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已有15年,她工作经验丰富,但学历却成为自己前进道路上的一道坎。在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参加继续教育时,她偶然得知,工作期间取得的资格证书可以录入学分银行,经过认证后转化为相应的学分。有用吗?“这些学分能够冲抵相应课程,提升学习效率。”邵陶陶说,“更重要的是,这会激励我一直学习下去。”课程学分的“兑换券”学习只能在教室里吗?在线上课,技能和岗位培训……学习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有这样一家“银行”,学生可以把学习成果像存钱一样存进去,兑换成为课程学分、资历证明。这就是2019年重庆市教委等部门协同推进建设的重庆市终身学习学分银行,管理中心设在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习者“开户”到获得相关学习成果的路径是怎样的?打开重庆市终身学习学分银行的网站,点击“成果添加”,上传相应的资格证书、岗位培训经历、在线课程学习证明……“不超15个工作日,认证结果就出来了。”邵陶陶说,她毕业后一直没放弃学习,以前取得的园长资格证书,如今可转换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研工作管理”课程学分,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可转换为“幼儿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课程学分。重庆市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建立了职业教育和培训资历框架,借鉴银行的某些功能特点,对不同类型学习成果通过学分进行认证、积累、转换,在教育部“国家资历框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中负责西部地区的实践研究。2019年12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和欧洲培训基金会联合发布的《全球区域和国家资历框架目录》中,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在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方面的探索被列入其中。目前,重庆市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平台已建立终身学习档案52万余个,登记、认证各类教育学习成果近170万个,完成包括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在内的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1000余人次。“学历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都能在学分银行得到认证和转化。”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副主任吴南中说。职业发展的“充电站”285页,近14万字,10项能力认证单元……《重庆物联网工程行业人才能力说明》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探索行业能力认证标准的一项成果。目前,重庆市终身学习学分银行正在研究,如何让学分成果认证和转换标准化。为此,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建立了一套“资历框架”,在学分银行积攒的学分,累积到规定总数后可“支取”相应的“资历证明”。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激励人们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参与职业培训。“资历框架”将所有学习成果的层次从低到高分别对应1—4级,同时在横向上从“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价值观”4个维度进行考察。人才的能力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为此,“资历框架”在制定时,还邀请了各行业权威、行业协会专家、龙头企业高管等参与其中,“只有招聘者认可了,学分银行的能力认证才能成为就业市场的通行证。”他们希望通过探索,让学分成为市场中的“硬通货”。就业市场的大数据则让这套“资历框架”更具权威性。依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学分银行从人才招聘网站上采集了不同职业、岗位对用人者的技能要求,建立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岗位人员要求之间相匹配的大数据平台,进行动态化和智能化匹配。平台得到的大数据成果,将影响学分银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学生所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中,哪些是招聘者需要的,哪些已经过时,通过大数据一目了然。目前,学分银行的“资历证明”在就业市场上的认可度正在不断提升。“‘资历框架’+大数据模式,将为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领域中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的难题提供科学解决方案,为学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负责人张伟远教授说。终身学习的“推进器”让吴南中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终身学习的行列中来。作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2018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江飞在学习期间参军入伍,学分银行成为他完成学业的有力支撑。通过在线课堂,他和在校同学保持了同样的学习进度。翻开王素芳的笔记本,老年人健康、科普知识、插花艺术……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映入眼帘。已过古稀之年的她是九龙坡区西郊二村社区的“名人”,社区课堂上总少不了她的身影。这不,社区统计的学分银行积分排行,王素芳名列前茅。和王素芳一样的老年人还有很多,他们将在社区学习的内容存入学分银行,兑换成为积分。“这像是个‘推进器’,让我们更爱学习,好像回到了年轻上学的时候。”王素芳说,每周来上课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学分银行能够把已经从学校毕业的人‘拉回来’,打破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隔阂。”吴南中说,终身教育离不开学分银行的支撑,老年人热爱学习,能够为家庭学习、社区学习提供支点;年轻人自主学习,将为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学分银行的思考和行动不止于此。张伟远认为,学分银行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程,还需要多元学习成果的认证、互认和转换机制,以及能够显示个人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动态化的学习发展记录,这样才能达到激励人们终身学习的目的。人才流通离不开跨国界的资历框架互认。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探讨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资历和学分标准对接,形成对“资历框架”对接和学分互认的初步探索。“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分银行正朝着这个美好蓝图前行。
3月10日,成都一老师在为四川全省一年级的学生录课 刘坤 摄“开学焦虑”年年说,今年情况大不同。在经历了一个与网课相伴的超长寒假后,全国目前已有10余个省份正式开学或“官宣”了开学日期。对于开学,众多家长在直呼“解脱”的同时也焦虑重重:孩子成绩会不会已被同学拉开不小差距?手机依赖症还能不能戒掉?没了自己这个“助教”,孩子能自主学习吗? “开学就模拟考”——初三高三学生有点慌“省里公布4月1日开学,一开学就是模拟考,我现在真的慌了。”四川一名高三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说。她告诉半月谈记者,开学模拟考就是要检验寒假在线学习的成果,但自己一直感觉学习效率不高,更没有紧张的学习氛围,担心自己和同学的差距拉大了。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一周网课上下来,山东高考生小田每天盯着屏幕的时间超过8个小时,倦怠感和焦躁情绪也逐渐增多。“没什么互动感,过去老师通过眼神交流,很快就知道全班同学的情况,现在要上交课堂笔记,或是课后在线提问,复习效率大打折扣。”小田说,居家学习没有学校里你追我赶的氛围,总想偷懒看看综艺、刷刷微博,而这种松懈又给自己带来极大的负罪感。有教师分析,网课学习很大程度依靠自觉。一些学生很自律,学习习惯也好,线上线下都没影响,一些自觉性不高的孩子就吃力了,开学后可能会出现成绩两极分化。越来越重视文化课是艺考改革的方向,现在也成了艺考生的焦虑所在。美术艺考生小李说,此前计划年后参加文化课培训班进行突击学习,但现在都改成网课了,效率上不去,学了两个月还是感觉跟高考要求差距很大,尤其数学、英语经常听不懂。自己报的专业是要在高考后再校考的,但已经几个月没画画了,手也生了。“现在是担心文化课追不上、专业课又生疏,两不靠。”上海市市北中学高三班主任程夕琦说,能理解部分高三学生的焦虑,在家上课的学习效率和氛围肯定不如在学校,这是事实。“我经常开导他们,首先大家是公平的,面临的学习困难都相似;其次,这更考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计划并认真执行。这个能力也是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不提前培养这些,进了大学也会成为落后者。”戒不掉的手机、摆脱不了的“助教”?“如果你想毁了一个孩子,就给他一个手机。”育儿论坛中,担心网课滋生网瘾的家长比比皆是。许多家长表示,随着复工复产,父母往往不能在家监督孩子上课。此外,一些学校使用可回放点播的网课平台,但这些平台无法直接与授课老师互动,孩子逐渐游离在课堂之外。上海家长刘女士说,孩子上课是通过“空中课堂”,一台电视可以解决,由于孩子父母都已复工,上课时只能由家里祖辈监护。“还好上课是在电视上,不是手机或平板。”但刘女士仍然担心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产生网瘾。一来,年前已付费的校外培训班改成在线授课,不得不给孩子准备一台平板。另外,学校作业通过家校联动的App布置,孩子每天都或多或少地跟手机等电子产品打交道。对不少低年级学生来说,“老师”是屏幕,“助教”就是家长。寒假里,有的家庭已形成了“网课老师讲一遍,晚上回家自己再上一遍”的习惯。家长陆先生说,孩子五年级,网课期间学校作业没见少,因为是在家学习,一些作业反而更加麻烦,比如需要打印的作业,没有家长根本不行,再比如需要用电脑做的作业,孩子手写的作文,要用电脑打到Word文档里,再上传给老师。“一份作业,孩子和我各完成一半,已经成了习惯。”隐藏更深的弊端,在于家长的深入参与导致孩子主动性下降。中部省份一名英语老师表示,开网课后,老师会把作业发到微信群,由家长负责记录,抄在本子上交给孩子,再一项项检查打钩。这就让读三年级的孩子有了个“新毛病”——不会自己记作业了。今年2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提及,对小学低年级上网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由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等,防止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而从各地家长反馈看,“家长作业”、限时打卡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当然也有不少学校对作业订立规范。上海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校长朱乃楣说,各教研组的作业必须递交学校课程研究中心,由学科负责人审核确认后才能布置,不得随意增加作业量。 家校合力,摆脱焦虑对于家长在此特殊时期所需做的工作,上海民办永昌学校曾在《给家长的一封信》中给出几点建议:首先,帮助孩子日常生活有规律;其次,帮助孩子学习作业有节奏;再次,帮助孩子课余时间有内容;最后,关注孩子的情绪,及时关心与疏导。不少受访教师和专家认为,随着网课临近尾声,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疏解负面情绪,为线下复学积攒正能量。上海市江宁学校校长吴庆琳表示,希望家长尤其要为低年级孩子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穿着睡衣或在床上看电视学习的孩子,和一个正儿八经坐在桌前学习的孩子,学习态度和投入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建议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让孩子拥有学习的仪式感,这也是为开学做的心理建设。”上海大学教授叶志明认为,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督促者,可利用这段特殊时期要求学生做好每天的学习安排,监督其当天的学习任务一定当天完成,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家长也应调整心态,从“助教”身份中走出来,促进孩子们在作息时间、学习安排上形成自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遵民表示,居家学习因客观条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原因,学习效果会有差别。线下复学后,各地各校应精准分析学情,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科学评估,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要加大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防疫一线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和关爱。
#成都中考#【政策解读!2020年成都市中考报名热点问答】今年中考报名有哪些变化?招生区域是指什么?报名的流程有哪些?报名注意事项有哪些?报名结束后考生若要申请更改户籍、升学区域,如何进行申请?看@成都教育 权威解读!
“使馆为我们发放‘健康包’,让我们感受到使馆就是同学们的家,坚定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在日前中国驻澳使馆举办的“情系留澳学子 祖国在你身边”留学生应急防护物资“健康包”发放仪式上,澳大利亚首都地区总学联负责人詹修宸对中国驻澳大使成竞业说。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成竞业说,发放“健康包”,体现了祖国对海外学子的关心和爱护。这也是使馆为在澳留学生所做的实事之一。目前,使馆前期购置的2万只应急医用口罩已经配发到各留学生团体,后续国内配发的“健康包”和其他应急防护物资也即将到位。使馆还联系本地侨界和华人企业为留学生定向捐赠一批消毒液,支持华人餐饮企业为留学生提供送餐服务等。成竞业说,当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驻澳使馆高度重视在澳十几万中国留学人员的权益,密切关注澳疫情发展。前段时间以来一直与澳联邦和地方政府部门、有关院校密切沟通,敦促他们关注并切实保障中国留学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使馆还多次发布了领事安全提醒和留学提醒。“我和其他使馆领导也多次慰问留学生,鼓励大家相信祖国和人民,尊重科学和专业,遵守本地法律规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切实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来应对疫情,安心在当地学习、生活。”他说。成竞业表示,由于澳大利亚政府采取各种积极举措成效显现,总体上看,留学生的情绪是稳定的。但是,当前澳防疫形势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他希望留学生继续关注疫情发展和使馆相关提醒,以包容团结之心、敬畏专业之心,对自己负责也对公共健康负责,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和互帮互助,积极预防歧视和排斥,共同维护社区公共卫生和健康,倡导我们的青年人做“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据成竞业介绍,下一阶段,使馆将努力克服现时现地各种困难,积极协调国内外相关专业机构和力量,为在澳留学人员提供应急防护物资供应、健康诊疗咨询、推动当地商家提供生活采购便利等,继续为大家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帮助大家度过当下疫情的挑战,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状态继续自己的学业和生活。“驻澳使馆就是大家的亲人。如果大家有任何困难和需要,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就是你们的坚强后盾。”他说。
4月5日上午,山东济南,一场特别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举行。主席台桌前仅发言人一人就座,而发布会的主角——山东省赴英国联合工作组因疫情防控要求,全体人员仍在隔离期间,视频连线贯穿发布会始终。根据中央安排,3月28日,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华为领队的山东省赴英国联合工作组一行15人赴英国执行任务,4月3日,该工作组完成既定任务后返回济南。纾解焦虑、视频问诊……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这支工作组将祖国人民的实际问候带到广大留英学子身边,种种付出效果初显。由工作组面向在英留学生发放的1384份心理需求及状况在线问卷反馈显示,工作组开展的视频连线有效缓解了留学生的焦虑情绪,有85%的留学生表示将安心留在英国。而工作组最初成立之际,正值欧洲疫情不断升级,不少海外学子去留两难。工作组临危受命,从接到任务到出发,留给工作组的仅有短短5天时间。其间,工作组共筹备460万个一次性医用口罩、10万个N95口罩、6万个健康包、1.1万个体温计、1万个护目镜、1万份检测试剂、10台呼吸机、一批备用药品和防护手册等48吨防疫抗疫物资,并安排两架包机运抵伦敦。目前,这些物资正由我驻英大使馆陆续分发到留学生、华侨华人和中资机构人员手中。相比于防疫物资的紧缺,广大在英留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更牵挂着祖国人民的心。随着英国疫情持续蔓延,部分在英留学生表现出了焦虑不安的情绪。“我接到一个电话咨询,一名留学生因为轻微咳嗽吓得哭了一晚上。在英我多次接到类似的电话微信,留学生稍有不适就怀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紧张焦虑情绪很突出。”山东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蒋进皎回忆,“其实真正造成他们焦虑恐慌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新冠肺炎的科学认知。”向留学生们普及新冠肺炎的知识由此成为工作组的工作重点。通过视频连线,工作组进行新冠肺炎科普讲座并现场就留学生最关注、最困惑的问题进行答疑。蒋进皎介绍,讲解内容都是留学生急切想了解的新冠肺炎医学知识:新冠病毒是怎样传播的;感染后身体会出现哪些表现;出现发热咳嗽该怎么办;它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怎样观察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工作组还结合英国现状,针对留学生在个人独居、与他人合居、外出购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情境中的个人防控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出乎意料的是,第一场视频连线上线500人,很快爆满。为满足需求,工作组又开了第二场,增加上线至1000人,同样爆满。据统计,工作组开展的多场视频连线活动共有4300余人现场参加,近10万人通过第三方平台参与。“讲座后孩子们把我们所讲的知识和答疑在留学生各个群里传播分享。那个轻微咳嗽吓得直哭的留学生之后给我打电话,说听完讲座心里就没有那么害怕紧张了,按我们的讲解观察自己的病情,多喝水休息,很快就康复了。”蒋进皎说。在英期间,蒋进皎通过连线、电话、微信多渠道进行医学咨询和会诊,为了多帮助一些留学生,她一直保持24小时开机,几乎每个时段都能接到电话微信咨询,每天仅能睡两三个小时,累计为一百余人提供了具体的医学帮助,甚至回国后仍有留学生咨询。“当听到电话另一头如释重负的一声‘谢谢’时,由衷感觉我们工作组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蒋进皎感慨。一个令人感动的细节是,工作组成员回国前,除留了自身乘飞机所需的防护用品外,自用防护物资全部留给了留学生。山东与中国驻英大使馆将共同建立一项长效机制,包括搭建山东省医学院校远程诊疗咨询平台,计划以山东7所医科类高校为主,使用远程视频会议服务系统,通过直播定时为在英留学生开展网上诊疗和咨询服务。此外,山东还将实施山东高校支援留英学子抗击疫情“结对服务”计划,在全省高校中选拔200名专家,分为100个小组,每组含1名疾病诊疗专家、1名心理咨询专家,对口服务100所英国高校的中国留学生,为其提供防控知识咨询、诊疗建议、心理辅导等专业服务。
▲ 正确的儿童观是家庭教育的起点父母应该把儿童看作平等的人,有独立个性的人,要尊重孩子的童年。应在家庭教育中倡导生活教育,重视孩子品格、人格、道德、习惯的培养。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孩子找到自己,顺着孩子的天性走,协助孩子成长。▲ 和谐温馨的家庭有利于孩子成长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作用不可替代,陪伴是父亲很重要的职责。父母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自信、阳光、开放的性格,传递给孩子自由的心灵、积极的人生态度。▲ 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疫情期间,应该以亲子共同活动为主体,父母可和孩子一起选取疫情中的一些现象为主题,完成一次共同的作业。孩子的教育是家庭的要事、家长的操心事,是关系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近期疫情带来的超长假期也让教育的主场从学校移到家庭,特殊时期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更成为父母关心的问题。家庭教育的起点是什么,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此次疫情给家庭教育带来哪些启示?日前,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听听专家为我们解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记者:家庭教育的起点是什么?朱永新: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现在心理科学已经发现,一个成年人身上所有的问题,差不多都可以从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所以,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来说,非常重要。而儿童的很多神奇之处、伟大之处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儿童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儿童的个性又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些问题没有认识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对我们教育对象的不认识,造成了很多教育上的失误,很多教育方式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很多教育是没有建立在对孩子真正的、科学的认知背景下,当然,有时是因为科学本身还不成熟。我认为对儿童的基本认识,或者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教育的一个起点,也是我们整个家庭教育的起点。具体来说,怎么教育儿童就是儿童观,体现在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养育方式以及对基本问题的看法,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这样的观念是有问题的,不值得提倡。父母应该把儿童看作平等的人,有独立个性的人,我们要自觉地意识到:尊重童年。有了一种对孩子当下生活的尊重,对孩子本身作为人的尊重,我们很多教育方式自然就会变化。记者:您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应该学什么?家长应该怎么教?朱永新: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的认知风格、行为习惯、性格特征,都是在童年奠基形成的。家庭是学校的预备校,应在家庭教育中倡导生活教育,重视孩子品格、人格、道德、习惯的培养。此外,作为父母亲来说,应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这是最关键的。父母要能够了解孩子,发现孩子悦纳孩子,现在很多父母关心的不是自己家的孩子而是别人家的孩子,把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标杆,喜欢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较别人孩子的长处。这样就很痛苦。父母应学会准确了解孩子,顺着孩子自己的天性走,协助孩子成长。记者:家庭教育中孩子有哪些有效的学习途径?朱永新:阅读是帮助孩子成长最便捷最有效的路径和方法。读什么就决定了你成为什么,阅读的高度决定了你精神的高度。有些父母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有些父母是知道读书重要,却不知道给孩子读什么书,其实有些书是不值得读的,有些书还会有负面影响,应该把最好的时间用来读最有价值的书。另外还有探索,让孩子更多地参与、主动介入,团队合作的学习更有效。在家庭中的体现就是父母陪伴孩子,一起探索学习,亲子共读就是主动介入的学习方式。包括孩子和其他孩子的交往,现在有不少家庭的孩子选择一起去旅行,探索自然,这样有助于合作精神、交往能力、探索兴趣的养成。记者:什么样的家庭关系最有利于孩子成长?朱永新:父母的养育方式非常重要。无论在哪里,我们都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父母教育的影响。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坏。所以在优秀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的背后,我们总能找到和谐温馨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不健全的人格,我们可以在家庭中找到矛盾和冲突的因素。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此外,家庭教育中还经常存在父亲缺位的现象,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都是不可替代的。我认为父亲是男人最重要的工作。父亲不像母亲那样和孩子有那么强的依恋关系,父亲更粗犷,简单,和父亲的相处能让孩子学会面对困难的勇气,孩子更具有冒险精神,因此,陪伴也是父亲很重要的职责。记者:哪些因素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好坏?朱永新:孩子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决定的,家庭经济条件是其中之一,但不等于父母学历越高,经济条件越好,孩子发展就越好,关键是恰到好处。决定家庭教育好坏的关键是是否尊重家庭教育最根本的原理,最基本的常识。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出生在哪个家庭,都市还是乡村是无法选择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重要的是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家庭、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自信、阳光、开放的性格,传递给孩子自由的心灵、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些和钱无关,和学历无关。记者:怎样理解个性化很强的家庭教育中的共性?朱永新:如今,我们的父母亲往往就用一个标准——上清华北大哈佛的标准来培养孩子。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培养孩子,最后大部分人是失败者。这是当前社会焦虑的表现,是我们的社会评价体系出了问题。很多人把上名校当作家庭、父母、孩子成功的典范,而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让每个人找到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幸福。当然这些不那么容易评价而是一种主观体验。那些真正有幸福感的人的人生不是千篇一律的,他们都有不一样的人生,因此,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人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己,帮助人更幸福地活着,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这也是家庭教育的目的。记者:家庭教育最大的痛点在于不可逆,怎么解决父母这个最大的困惑?朱永新:在中国的家庭,父母的素养还有待提高。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接受过科学的训练、科学的育儿知识的培训,所以中国的父母亲是经常容易犯错误的。那么一旦犯了错误怎么办呢?我们说家庭教育是不可逆的,但是可以改变,最关键的是从今天开始,从当下开始,用更好的方法、更大的热情、更积极的努力、更诚实的态度去改变。父母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你对人生、对世界的新认识影响你自己的行为,也将传递到孩子身上,我认为任何改变都不会迟,当然如果过了关键期人是很难改变的,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也告诫父母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尽己所能走近教育理解教育。记者:疫情面前,父母应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朱永新: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能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无论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还是更加重视家庭教育,每一个环节都能成为课堂。用好这些课堂,不仅能让孩子学到更多东西,对老师和父母来说同样也是一种进步和成长。这段时间是很难得的亲子24小时在一起的时光,我认为知识性的学习不是很急的事情,现在应该以亲子共同活动为主体,比如亲子共同游戏,共同去读一本书,然后交流分享,共同去看一部电影,然后讨论交流,还有父母和子女促膝长谈等,这些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我们特别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选取这次疫情中的一些现象为主题,比如,关于病毒、关于感恩、关于药物等,完成一次共同的作业,共同查资料、共同讨论,在疫情过去之后形成一份小小的研究报告。这不仅将是一次有效的思维训练,也将成为父母和孩子共同的珍贵记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期间中国海外留学人员安全问题。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介绍,根据我驻外使领馆报回的情况,截至3月31日,我国在外留学生共有36名确诊,现在已经有11位治愈出院。田学军说,一旦遇到我留学人员有感染症状,使领馆马上启动应急机制,协助留学生就医,所以确诊的留学生都及时得到了比较好的救治。有的使领馆在留学生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安排了“隔离备用点”,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留学生提供保障。同时,充分发挥驻在国学联会的组织功能,比如驻英国使馆教育部门就组织全英95个学联,在56个城市设立了208个联络点,互帮互助,涵盖了71000多名留学生。还借助侨团、中资机构力量,为留学人员在食宿等方面提供更多的生活照顾。对于有些国家出现的校方强制学生搬离宿舍的问题,使领馆教育部门第一时间提出交涉,多数已经得到了妥善解决。针对部分国家政府和高校采取的封校、停课等防疫措施,田学军说,教育部第一时间作出部署,要求驻外使领馆教育部门与驻在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密切沟通,及时掌握相关的安排,敦促校方合理安排我留学生的学业生活,要求外方切实维护好我留学人员的身体健康、安全和正当权益,协助解决留学人员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
“蚕豆种植、土豆种植、种桑养蚕、小兔养殖、朵朵葵花向阳开、油菜花开金灿灿……”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快乐种养”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劳动课程之一。在种养的过程中,孩子们挽起袖子、走向田间,亲身体验农场劳作,与植物、动物的生命建立起了亲密的联系。日前,《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要求大中小学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劳动教育体系。《意见》提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檀传宝认为,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上,劳动的形态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不能简单将劳动教育等同于“学工学农”,另一方面也不能否定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者的重要性。应试教育下,“劳”被漠视了“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意见》中提到。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童年养成劳动习惯,长大后更可能具有责任心,也更容易适应家庭生活和职场工作的需要,而不爱劳动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更可能成为生活与职场的失败者。可是,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为什么被漠视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认为,许多人不是完全不明白,而是被应试教育裹挟了。应试教育是一种反生活教育,自然会轻视劳动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扭曲的认识,因为爱劳动、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恰恰相反,生活能力强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孙云晓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日前在《人民日报》撰文强调,从根本上讲,劳动教育就是要在全社会创造浓厚的劳动文化,激发青少年学生热爱劳动的内生动力,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立志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作用南京农大实验小学的后山有近700平方米梯田,每年升入四年级的学生就成为它的“主人”,开展一年的种植体验活动。从整理土地到播种浇水、除草除虫直至收获,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种植过程,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自己地里收获的蔬菜、水果,发自内心地珍惜。他们在分享劳动成果时真正体味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南京农大实验小学学生在开垦土地 /校方供图校长霍文轩认为,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要重视劳动的独特育人作用。在他看来,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的劳动精神,还要在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整合知识、解决问题,变单一的体力劳动为具有思维含量的创造性劳动,提升创新精神。 南京农大实验小学学生在丈量土地 /校方供图“比如土地形状不规则,为计算面积,他们根据测量的数据,画出示意图,请教数学老师。发现虫害,请教科学老师和治虫专家,选择危害最小的方法除虫。为保证最大的收益,还要一边种植管理,一边核算成本。”而同时,新劳动教育促使学生社会性发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样是在种植活动中,面对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块,怎样合理公平地分给各个班级?老师引导各班先拟出自己的分地方案,由推选的代表带到年级大会上展示,通过表决产生年级分地方案。智慧“圈地”让学生认识到社会活动要有规则意识,发生矛盾冲突可以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劳动教育需家校社协同推进《意见》中强调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多样化,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注重日常养成;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注重系统培育;社会各方面要发挥协同作用,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干起来。孙云晓特别指出,家校社协调育人必须形成一个共识:家庭教育的本质特点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劳动教育,而检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成败得失的关键指标,就是看是否推进了美好生活教育,是否重视劳动教育。而在现实中,家长只关心学习成绩、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些孩子,甚至在将要迈进大学时,还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生活技能。《意见》专门提到,家庭要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2项生活技能。 南京农大实验小学学生在翻地松土 /校方供图在学校,劳动教育也不能是“走过场”“当摆设”。“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意见》中,对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作出明确规定。社会要发挥协同作用,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条件保障。《意见》鼓励企业公司、工厂农场开放实践场所,特别是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群团组织和社会机构也要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劳动教育有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毋容置疑,新的时代,人类劳动的形态已经沧海桑田,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檀传宝认为,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上,要用专业、创新的教育形式去切实求得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效。“加强劳动教育一定要尊重各学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学习生活的实际、社区环境的实际,‘大呼隆’‘一刀切’的形式主义教育不可能有任何理想的效果。”檀传宝提醒,“专设劳动教育的课程,固然是劳动教育重要着力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劳动教育又应该有更为广阔的加强空间。”在他看来,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学科,甚至数理化等自然学科都可能蕴藏着大量劳动教育的素材,各学科领域教学因而也都有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地开展劳动教育的可能性。师生互动、校园环境、课业评价、学校制度等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应当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只有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全部教育生活,劳动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学校将已有技术课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校本选修、社团活动整合起来,不但强调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的渗透与应用,同时,还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这种双向融合既丰富了相关学科课程,又为劳动教育课程争得了更多话语权,使其进入学校课程体系和日常教学课程设置更加理直气壮。”校方表示。檀传宝同时指出,当代社会的劳动教育乃至全部教育,都只有在与全媒体、自媒体所传播的教育信息形态的剧烈竞争中才能取得好成果。没有以理服人的互动模式、没有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劳动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受到教育对象的欢迎。“既然时代不同了,教育对象已经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环境之中,劳动教育就理应不断创新形式。故探索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新形式,应当成为新时代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他最后说。
今天对于家长来说有个好消息,成都市中小学生的开学时间定了——全市高三年级(含已报名参加高考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年级学生)4月1日开学;初三年级按照4月7日开学做准备;小学各年级、初一年级、初二年级、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按照4月13日开学做准备;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按照4月20日开学做准备;具体时间由属地区(市)县党委、政府综合评估后确定。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开学时间另行通知。家长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神兽”们要关进笼子里了。但是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家长,依然不能在此之前松懈对他们的教育和关怀。当然,开学后有了老师们的督促,这个时候应该多一些亲子时间了。玩手机、打游戏、刷小视频?大人们自然有些跟不上节奏,但是,一些有趣的动画——不是灰太狼也不是光头强,我们来推荐!《鬼妈妈》豆瓣评分:8.2分影片讲述了卡洛琳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她在新家里发现了一扇神秘的门,通过那扇门,她进入了一个与现实平行的世界。表面看来,这个世界只是现实世界的镜像复制,其中的事物与现实里的几乎一模一样,但却充满了奇幻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寓意简单鲜明,当我们小的时候经常抱怨父母不如人家的父母好,不如我们的意,妈妈会管着我们不让我们吃零食、看动画片、玩玩具。有的时候会觉得妈妈管的太多了。其实我们不知道父母给我们的爱是一样的。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保护我们不受伤害,希望我们向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友情提示:黑色童话有些小恐怖,建议在家长的陪伴下观看。《春困》豆瓣评分:8.2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王子钰、段雨墨和王雅卿的动画毕设作品——《春困》。 在春日的某一天里,女主人公在的语文课上睡着并做了一个梦。在梦里她回到了古时候,一场与君子相遇相识相知的故事就此展开。短片以水墨风的展现手法为主,以蝴蝶穿起时间轴,蕴含了大量经典文学色彩,穿插昆曲与诗词,整部作品将国风气韵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一个动画短片,片长6分44秒,适合短暂休息时食用!《天书奇谭》豆瓣评分:9.2天庭有珍奇书籍“天书”,被锁在石龛门里三千年。看守天书的袁公对天书的内容好奇不已,他乘无人之际,偷偷拿出观看。原来,天书上记录了一百〇八条法术,袁公偷偷下凡,把天书上的内容刻在石壁上。但本意造福人类的袁公此举却触犯了天条,遭到了玉帝的惩罚。 炼丹炉里的仙丹不慎被三条狐狸偷吃了,她们变成精下凡骗人钱财,还假扮仙姑和官府勾结,欺压百姓,祸害人间。袁公便指引天赋异禀的蛋生——一个从蛋里跳出来的孩子修习天书上的法术,和狐狸精斗智斗勇,为民除害。《天书奇谭》是根据《平妖传》部分章节改编,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出品的动画长片。 整部片子在画面上大量采用了水墨技法作背景,剪纸技法作人物的结合方法,每一个镜头都处理得美不胜收。 除了画面,这部动画大片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达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比如片子中大量采用江浙一带的民间玩具;再比如老狐仙给小皇帝变戏法,竟然运用了“百鸟朝凤”的经典年画情节。看了这部动画电影,你才知道原来我们中国的动漫也能做的这么好!《东京教父》豆瓣评分:8.9分圣诞夜,三名流浪者——自称是退役自行车选手的阿仁,性倒错患者阿花,离家出走的少女美由纪,他们无意发现垃圾堆中有一位哭泣的弃婴,孩子的襁褓中仅有一个酒吧的名片与照片。婴儿的父母身份成了谜团。于是三人开始了寻找清子的父母的旅程。圣诞夜幸福的气氛,伴随的却是怀中清子的哭泣。无家可归的三个人,开始为同样无家可归的清子找寻属于她的家。这一队流浪者,在一夜经历了诸多奇妙的事件。三个无家可归的人之间的奇妙友谊以及善良,整部影片都洋溢着希望和爱。没有煽情的白痴段落,也没有热血的战斗,更没有那些暧昧以及欲语还羞的少女情怀。有的只是那些流浪者们那平凡的悲伤和善良。在平凡的生活中偶尔抒发着些许的感悟,中间还穿插着黑色幽默。《勇敢传说》豆瓣评分:7.5分勇敢的梅莉达抗争传统束缚,追求自由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瑰丽故事横空出世。梅莉达是佛格国王与艾莉诺皇后的长女,她是一名出色的弓箭手, 也有任性不羁,《勇敢传说》讲述的就是她的冒险故事。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公主电影,很多人会说迪士尼缺乏创意,这都是老套路,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与其他的公主电影都不相同,全篇都在述说着勇气。抛开王子只谈公主的动画电影。电影里面,公主的确是勇敢的,射箭、攀岩、不怕黑暗、反抗母亲,可是这些可以拿来做文章的勇敢,片子都轻轻放过了,更有甚者,某些勇敢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催生了矛盾。这片子只想处理一种勇敢:正视自己制造的危机,承认自己的错误,放下虚荣和自尊,向所爱的人道歉,并真的做出改变。《夏洛特的网》豆瓣评分:7.9分一个有点害羞的小猪威尔伯和一只叫夏洛特的蜘蛛交上了朋友。它就住在小猪圈的梁上。知道所有猪最终的可怕结局后,威尔伯变得狂躁不安。夏洛特决定要救它的朋友。它用网织出了“特别的猪”,让农场主和周围的人知道威尔伯不是一头普通的猪,应该得救。这是个关于友谊、磨难的故事。这是一个讲述承诺与友谊的故事,在成年人的世界难有这种不计利益得失的行为,我们的生活被平庸左右,已难见奇迹。《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豆瓣评分:8.5分主要讲述了狐狸爸爸带着一家人与坏农场主斗智斗勇的故事。故事本身节奏紧凑,在冒险的同时探讨人性,引人深思。这是一部老电影,但却非常的经典,很适合家庭一起观看。这是一部不同年龄段看会看到不同东西的电影。《通灵男孩诺曼》豆瓣评分:7.3分一个能看到鬼魂的小男孩诺曼,周围的人甚至父母姐姐都认为他是个满口胡言乱语的神经病,只有学校里同样受大家嘲笑的小胖子奈尔相信并愿意和诺曼做朋友。后来小镇女巫复苏,打败女巫拯救村民的故事。影片最后想要表达,要保留善良的内心力量,别因为可怜又可悲的"恨"的存在,就一叶障目的看不清。赞赏一种生命的活法不该是贬低另一种生命存在的意义。动画其实不只是幼稚的代名词,它也是艺术形式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娱乐和教育的功能。动漫也不只是赏玩消遣的乐趣,更有梦想、希望、责任、友情、爱的故事。动画电影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让我们来感受这个世界,这也不仅仅是小孩才能观看的东西,希望你保有童真更加喜爱这个世界。注:图片均源于网络,请作者联系我们,以奉稿酬
吉安市峡江县实验中学学生通过网络学习。陈福平摄/光明图片因为“盯屏”不得已要增多近距离用眼;由于几乎所有电子产品入眼的光强度都会超过纸质版书籍、黑板的光线反射强度,而存在光线刺激的问题;无论是电脑、iPad还是手机,都会有一定的发光频率,这与自然光线不同,会对眼球的发育有影响——一方面需要长时间“盯屏”,一方面又因不得不“禁足”在家缺乏户外运动,孩子的视力下降怎么办?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学生和家长该如何协力化解? 长时间近距离“盯屏”会增加近视风险“孩子上初二,上午五节课,下午三节课,一节课最少30分钟。一天如果不算做作业,要盯屏大概240分钟,”说起孩子在线开课以来“盯屏”的时间,北京市东城区一位中学生家长李梦告诉记者,“他预习、复习、做作业都依赖电子屏,课间倒是会有10至30分钟休息,除了喝水上厕所玩游戏,他还要盯着微信群和同学交流。”线上开学以来紧锣密鼓地上了几天网课,到了晚上休息时间,在北京一所985高校建筑学院就读的大三学生小高才有时间接受采访。据她透露,上一天课大概需要盯屏4至5个小时不等。除了上视频课“盯屏”之外,小高也向记者表示,在家学习使用其他电子产品的频率也增加了。“我们每门课都建有师生微信群,会通过群收发一些课程信息、开展问题讨论,也没有固定时间,随时可能会看”,小高还表示,一些课程需要阅读的文献,平时自己会尽量去图书馆借来纸版书籍阅读,但现在只能下载电子版,在电脑或iPad上查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朱鸿告诉记者,防疫特殊时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视力可能存在三方面的挑战:首先是因为“盯屏”不得已要增多近距离用眼;其次,由于几乎所有电子产品入眼的光强度都会超过纸质版书籍、黑板的光线反射强度,会存在光线刺激的问题;第三是光频率问题,无论是电脑、iPad还是手机,都会有一定的发光频率,这和自然光线不同,也会对眼球的发育有影响。“此外,居家防疫期间户外活动也明显减少了,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于近视防控是有作用的,而这一条件现在也不具备。”朱鸿表示。 线上课堂可打破传统连贯授课模式记者注意到,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停课不停学”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时提出,为避免学生网上学习时间过长,对小学低年级上网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对其他学段学生作出限时限量的具体规定,还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通过增大休息间隔、做视力保健操、强化体育锻炼等方式,保护视力,增强体魄,保障身心健康。朱鸿建议,在线上课程的设置上,教育主管部门的确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课程时长做一些规定,“如果一定要视频上课,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15至20分钟一节可能更加合适,初高中学生时间可以稍长些,但不宜超过30分钟。”“一些课程可以采用模块化讲授形式,比如10分钟、20分钟一个知识点,把连续的学习切割开,这样学生也可根据接受能力选择是否反复观看,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连续看视频用眼的时间。”朱鸿表示,“也希望学校能在一段课程结束后对学生有个小提示,比如‘该做眼保健操了’,在眼睛需要调节、产生一定的疲劳时,做眼保健操帮助其恢复,可以起到很好效果。”朱鸿说。 学生的个性化用眼习惯需关注“首先,应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光线条件,学生阅读文字材料时,建议要‘双重给光’。比如房间只有一个吊灯,灯光打开,学生写字时右侧手和笔可能会产生阴影,那么这时需要在左前方再放置一个台灯。这样从纸上反射的光线是均匀的,没有明显阴影,此外也不要有太强的反光,不要使光线明暗反差过大,这种状态下光线对眼球的刺激是最低的,使其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不会引起过度调节。”朱鸿说道。除了光线,选择屏幕也有讲究。朱鸿表示,选择在线学习工具时要尽可能模拟课堂环境,在保证清晰度的条件下,尽可能让屏幕足够大。“因为距离越远,越接近于平行光线进入眼睛,对眼内的调节要求是最低的,这样可以降低视疲劳,也可以降低眼球内部的调节,减少近视风险。”朱鸿建议家长尽可能利用阳台和窗口让孩子远眺,从而保证一定的自然光线下的紫外线暴露,而在室内则可以借助弱视训练用的室内乒乓球进行眼球运动的训练。“这种乒乓球用弹簧连着底座,击打后用眼睛追踪它,眼球就要跟随乒乓球转动,转换看远看近,对近视防控有帮助。”朱鸿表示,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故意凑近看、歪头、眯眼、斜眼、看一会儿就揉眼等情况,说明孩子可能有些用眼过度,这时就要及时调整用眼频率,减少眼部肌肉疲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