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部获悉,为支持全面打赢防疫阻击战,服务全国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经过认真组织筹备,教育部会同工信部于2月17日正式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免费供各地自主选择使用。截至19日12:00,云平台网页浏览次数2300万,访问人次1500万,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运行通畅。平台资源建设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中获得省部级奖的优质课程资源为基础,统筹整合国家、有关地方和学校相关优质教育资源,遵循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充分考虑防疫期间居家学习和网络学习实际需求,注重平台使用的便捷性和友好性。资源内容主要包括防疫教育(防疫知识、抗疫事迹、抗疫歌曲等)、品德教育(党史国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家庭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学习(覆盖初高中12个学科,第一周上线169节)、电子教材(提供67家出版机构、不同版本的中小学教材下载地址)和影视教育(提供部分优秀爱国主义影片在线观看)6个板块,还有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内容。平台资源建设注重有效用好抗疫大教材,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抗疫工作紧密结合,在平台播出2019年国庆大阅兵专题节目、“我和我的祖国”歌曲,开设党史国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专栏,大力宣传抗疫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唱响抗疫期间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注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与科普教育,组织专家给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提供抗疫期间居家学习生活的建议,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卫生知识,加强体育锻炼,提高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安全防控能力。学科课程资源覆盖了初高中12个学科,课程分周陆续上线,第一周上线169节。后续相关资源将陆续更新补充、丰富完善。教育部与工信部建立了平台保障与应急工作机制,总体协调解决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运行保障、应急指挥涉及的各项工作。工信部部署百度、阿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宿、华为等企业全面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协调7000个服务器,90T带宽,可供5000万学生同时在线使用,确保网络畅通。同时,为减少小学生上网时间,保护学生视力,在国家广电总局大力支持下,中国教育电视台4频道空中课堂以《同上一堂课》形式,播出小学各年级课程,兼顾初三和高三学生学习内容,同时还播出人文历史、国学经典、艺术欣赏等通识教育内容,以及疫情防护、课间操、校园歌曲MV等。空中课堂每天滚动播放,每天播放14小时,每周70小时。空中课堂完成上星传输,覆盖各省(区、市)特别是偏远农村网络信号弱或有线电视未通达地区。
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消息,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广大考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今日,北京教育考试院正式发布《关于推迟举行疫情期间我市教育考试的通告》。通告原文如下: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市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经研究决定,推迟我市原定于3月份进行的以下考试招生及其相关工作。一、高考高招相关工作1.原定于3月14日举行的2020年高考第二次英语听力机考推迟进行。2.原定于3月21日举行的我市2020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统一测试(田径等8个项目)取消,录取时全市统测项目以招生院校测试成绩作为考生资格认定的依据。3.高校招生体检、高职自主招生、体育专业考试、外语口试、高职升本科考试招生等工作将根据疫情防控进展情况适时开展。二、中考相关考试4、原定于3月21日举行的2020年中考第二次英语听说机考推迟进行。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工作5、原定于3月上中旬举行的2020年4月北京市自学考试笔试课程报考工作、2020年上半年北京市自学考试非笔试及实践类课程报考工作,均推迟进行。四、证书类考试6、原定于3月28至30日举行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推迟进行。7、原定于3月中旬举行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推迟进行。以上各项考试及相关工作的具体安排,我院将通过门户网站等渠道,及时发布各项考试的相关信息,请考生密切关注。由此给各位考生带来的不便敬请理解!北京教育考试院2020年2月20日
2月17日,原本是北京中小学开学日。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春季学期开学日延期。这一天,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将开通,免费供各地自主选择使用。平台资源包括防疫知识、红色教育资源、专题教育资源,以及从小学至普通高中的主要学科课程资源,课程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据悉,北京各区教委、各校老师已做好准备,在这一天开始指导中小学生“线上”学习。从2月10日开始,“停课不停学”这个热点话题已经持续了一周。在原本要开学的日子,一些地方中小学校通过网课、视频直播等方式让学生在家学习。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一些网课变味了。线下的学校生活被完整复制到线上,不“停学”变成了“不停”学,并产生了“水土不服”。家长们反映,这些“水土不服”包括“重复打卡”“反复下载各种视频直播平台”“直播时反复掉线”“孩子反复走神老师无法兼顾”“互动性不强”等等。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停课不停学”是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要防止照搬、套用正常课堂教学方式直接用于线上。“停课不停学”,究竟该如何教?怎么学?它的真正内涵又是什么呢?线上学习,只是方式之一2月10日,包括湖北省在内的不少地方中小学校开始了“线上学习”的课程。在上课之前,不少家长对此表示欢迎。“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一直居家懒散下去,功课落后不说,很多学习习惯又要重新开始培养。”河北省唐山市初中二年级学生家长孟哲告诉记者。正式上课之后,孟哲体会到的却是力不从心。“孩子没有手机,我需要不停地为他打卡,上下课、收发作业等等。之前是他一个人学习,现在变成了我们两个人一起学习。”一个人的学习内容,压在两个人头上,没有分解,却变多了。他们一天的学习时光是这样的:学校要求学生们早上8点在某视频软件开班会,然后利用视频软件早读。紧接着,就是各科老师直播课登场了。“看直播课的过程中,我总是捏一把汗,因为我需要完整地陪伴在孩子身边,这样他才能不走神。一天下来,我们两个都很累。”家长累,老师也不轻松。“我有时候会感到很紧张、焦虑,因为看不到学生的表情,我不能确定他们是不是听懂了,感觉工作量比线下多,但是效果如何不能掌握。”河北省唐山市初中二年级班主任李颖告诉记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教师不能熟练掌握“录屏”等技术,同时,对于直播了解有限,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比如,在直播课上,我应该怎么提问呢?我想到和学生‘连麦’的方式,但是有时需要学生再开一个直播,我们往往手忙脚乱。”李颖说。2月11日,教育部门明确指出,如果强行要求所有教师进行录播,不仅质量上难以保障,而且也会增加教师负担,并且造成资源浪费,这种现象必须予以制止。在各地出台的实施方案中,又有相应的具体措施。北京规定:延期开学是假期的延续,各校均不得以任何形式集体组织上新课,也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线下教学活动和集体活动。“停课不停学”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坚决反对“线上满堂灌”。山东则明确,小学生每次教学活动持续时间原则上15~20分钟,中学生25~30分钟,增大休息间隔。每日组织学生线上学习时间,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不超过8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教育是情感的交流、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思维和逻辑链条,这些目前还无法通过直播课或各种软件来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应该各司其职,不能把线下的学习复制到线上。这不现实,效果也不好。直播的功能应该是组织学生学习,让孩子在线下学得更好,而不是把所有的孩子都拉到线上”北京海淀教师王向东(化名)说,“老师应该少讲课,多指导,尤其是多给予方法性的指导,把时间用在沟通和交流上,还可以采取录播和直播相结合的方式。我的经验是把学生组织起来,分小组学习,发动学生自己的力量。线上教学的特点是‘划重点’‘碎片化’,应该充分利用其特点,让它成为常态化学习的一部分。今后正常教学秩序恢复之后,老师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所需,用好这种教学资源。”学习的课程,在书本之外疫情打破了安稳的日子,而抗疫的过程,却也给我们竖起了镜子、立起了榜样、提供了试题、供给了学习资源……疫情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大书”。“这段时间,正是之前一直忙于应试的师生们静下心来‘读’疫情、‘读’社会、‘读’自己的好时机。借助前人留下的那些直面灾难和人生、直抵人心和人性的名著佳作,借此提升每个人对生活对生命对社会的观察力和领悟力,把读有字之书与读无字之书结合起来,提高每个人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小微表示。延期开学背景下,如何将疫情中的世界万象整合为孩子们学习的课程资源?如何让孩子们在家也能像在学校一样,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这是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思考的。不打乱国家课程结构和内容,不完全依赖以讲授为主的网上微课资源,不过长时间依靠电脑和手机学习,充分考虑隔空学习的特点,不增加孩子和家长的负担,重庆谢家湾小学老师组成的“专题研究活动”项目组迅速成立,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专题,研发实施专题活动课程,驱动孩子们的学习。让我们来看看不同年级学生的主题探究问题:1-2年级的孩子们以“今年过年,为什么不能出门玩呢?”结合最直接的感受、体验,在探究形成正确观念、养成良好习惯、关爱重要他人、涵养社会责任。3-4年级的孩子们围绕“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为什么各省市、国家启动一级响应?”思考当国家面临突发重大事件,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应该怎么做?综合分析不同的社会群体、各行业、各领域如何合作协同来共同打赢这场病毒战役……在学习中去理解个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的骨血相连。5-6年级的孩子们将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何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专题开展研究,去学习平和客观地理解中国与世界、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融。“从专题活动项目组到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科学、道德与法治各学科组,从年级组到各班主任,研究还在一步一步深化、细化……不一样的‘停课不停学’将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启发,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收获。”刘希娅说。“对于同样的事情,许多不同的描述、不同的观点,让我们感受到审慎判断的重要,也给我们机会运用这些素材学习判断:考察证据,考察逻辑,考察视角和立场,考察蕴含的情绪情感、立意、境界,由此得出尽可能有根有据的判断,也学着尽可能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地说话、做事,并不断提升立意和境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鞠玉翠认为,这场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大事件,给每个人出了考题,而且是真实情境题。每个人都要做出自己的答卷,并在这一过程中展现自己的综合素养与关键能力。越能够有意识地把这考试也当作教育过程,不断检视自身的长短优劣,进而扬长补短,我们越能够在抗疫的过程中学会健康成长。居家学习,家校共通、共识、共育无疑,当下,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都遭遇到了时空离散的现代性困境。“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基于这一时代命题,给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交往创造更多的时空。”北京中学教师余国志认为,学校可以做一些逆周期操作,不妨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把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时间交给学生,把“控”变为“推”,把“教”变为“学”,把“管”变为“伴”。“居家成长”“停课不停学”是学生成长刚需。“一个转变的契机也摆在面前。这就是我们一直呼吁而举步维艰的、费劲推动而寸步难行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不管呼唤了多少年——要转变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主,课堂教学的重心要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上来。”北京市特级教师、朝阳区教研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何郁说,这就倒逼着教师想一想,学生在没有人监管下,该如何有效自学?何郁建议:“首先,帮助学生拟定好学习目标。做任何事情,都应明确目标,学习也是如此。安排了1课时,不能仅仅丢给学生一堆学习任务或一堆学习内容,还必须告诉学生,这1课时我们要达成什么目标,要训练什么能力,这就是学习目标。其次,重点应放在学法指导的研究和锤炼上。因为是居家自学,这次疫情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提升自学品质和训练自学能力,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做学法指导,一要具有可操作性,二要有针对性,它明确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居家自学时,完全不需要老师指导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要做好学习清单与自测自评设计。”“停课不停学的倡导和行为,要立足于密切家校联系,共创育人环境,而不是单纯为了课程学习。”上海大学教授谭旭东说,学校和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与学习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因此,家校合作,共育学生,这是需要倡导的。比如,这一次就是锻炼和培养自己自学能力的好机会。作为家长的他很满意自己孩子的居家学习。“当然,我们一直比较注重书香环境的营造,也会经常和孩子讨论名著,包括一些生活热点,如这次灾疫。”美家美食、动感时刻、创意空间……非常时期,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的“非常课堂”成了不可多得的亲子时光。看过“面粉面粉动起来”视频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操作起来,拉上爸爸妈妈参加比拼;用洗洁精配上啤酒,孩子成为能帮妈妈做家务的小暖男了。家庭生活小能手、锻炼健身小达人、创意无限小天才,非常课程成为学生成长的营养菜单。“现在,也是我们的成长期。‘停课不停学’不是急于在网课教学中掌握多少学科新知识,也不是急于借机“弯道超车”。不管是父母,抑或教育工作者,还是教育部门,都应该抓住教育的契机,全方位合力提升教育质量。”余国志说。此时,河南省教育厅厅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动情的一番话在网络上流传:“在灾难面前,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每一位同学必须真正地做到风雨同舟、携手共进。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我们需要共同面对、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承担,在教学条件变化、交流空间变化中把疫情、把灾难当成教材,把我们应该做的、能够做的、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最佳,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进一步树立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赤诚仁爱、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真正与祖国一起成长,在灾难和不幸面前,让灾难见证我们坚定成长的足迹,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记者 姚晓丹 靳晓燕 刘博超)
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学校延期开学,部分地方陆续开始了网上“停课不停学”工作。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今晚表示,“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该负责人说,目前采取的网上学习是一项临时应急措施。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地方开通网上教学,只是“停课不停学”的方式之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的一种探索。“开展‘停课不停学’、做好网上教学工作没有必要普遍要求教师去录播课程。”该负责人特别强调,“如果强行要求所有教师进行录播,不仅质量上难以保障,而且也会增加教师负担,并且造成资源浪费,这种现象必须予以制止。”该负责人指出,对小学低年级上网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由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对其他学段学生作出限时限量的具体规定,避免学生网上学习时间过长。同时,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等,防止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严禁幼儿园开展网上教学活动。针对网上教学出现的网络拥堵现象,该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提出,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网络情况、服务能力、学生分布等做好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指导“错峰”登录上网。教育部同时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停止线下培训行为,不得擅自提前开课形成学生聚集,严防疫情扩散。要规范线上培训行为,对超标超前、应试导向、虚假宣传、制造焦虑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
门头沟区小学生现场展示书法作品(李依环/摄)人民网北京10月28日电(李依环)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语博会”)于10月24-27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本届语博会以“语言让世界更和谐,文明更精彩”为主题,主要分为成就展、语言文化展和企业展等三大展区。其中,以广西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展为首次设置。本届语博会是第22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科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语言文字事业成就展从提升治理能力、服务国家战略、增进民生福祉、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等五个部分,系统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语言文化展特设京津冀学校语言文化展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文化展区,展示语言文化特色和建设成就;企业展区汇集四十余家企业和语言文化机构,展示语言科技、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据悉,本届语博会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支持,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孔子学院总部、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承办。活动期间,同时举办了语言智能与语言多样性国际语言文化论坛,中国语言产业论坛暨语言服务高峰论坛、中国语言康复论坛、“一带一路”语言文化高峰论坛和京津冀中小学校长语言文化论坛等,来自50多个国家1000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与交流。
教育部日前在北京召开全国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工作会,交流各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经验做法,研判面临的形势任务,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出席会议并讲话。郑富芝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高度重视,作出重要部署。各地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攻坚克难,推动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健全了治理体系,基本摸清了机构底数,基本实现了监管常态化,基本遏制了大的乱象。但对照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要从根本上解决培训热,我们必须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机理,抓住病根,对症下药。郑富芝强调,深入推进下一步工作要把握好3个方面。一要源头治理,要遵循教育规律、需求规律,彻底消除培训热的诱因。二要系统治理,统筹考虑招生、服务、教改、考评等各个环节,全链条推进;统筹线上线下机构,同步推进。三要严格治理,严查严办违法违规培训机构,及时通报问责,广泛接受各方监督,实现全面监管,不留死角。郑富芝要求,各地要坚持综合施策,加快推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工作。一是落实招生政策要突出“齐”。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精神,执行免试入学规定要齐步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要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二是保障课后服务突出“全”。要解决好保障机制,丰富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实现全覆盖。三是推进教学改革要突出“深”。解决好学生在校内“吃不饱”“消化不了”的问题,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努力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四是扭转考试评价导向要突出“不”。不下达升学指标,不搞排名,不超标命题,推动地方政府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推动学校回归教育本质。五是查处违规要突出“严”。要明确细化标准要求,建立违规行为曝光制,实施好黑白名单制度,用好处罚问责机制,引导校外培训市场有序发展。
新闻发布会现场(孟植良/摄)人民网珠海10月29日电 (孟植良)今天上午,教育部今年第九场“落实全教会、奋进迎华诞”1+1发布采访活动在广东珠海举行,介绍推进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截止到10月14号,专项行动已检查校园周边食品的经营者63.1万户次,立案查处2667起,取缔了496户无证经营者,撤换食品原料供货商2352个,更换供餐单位536个。此外,校长、园长陪餐制度进一步得到落实,全国38万所中小学包括幼儿园食堂的“明厨亮灶”率已达84%。为做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9月起,教育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和农业农村部,通过电视电话会、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等方式,要求落实校长、园长责任制,对供餐单位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整治,上下联动,联合推动工作,层层部署落实。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经营司副司长马如林在会上表示,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中,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以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校园周边小食品店和小餐饮等为重点,认真排查风险隐患。截至10月22日,学校食堂、供餐单位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开展自查64万户次,整改消除风险隐患13万个,撤换食材供应商2793个,更换供餐单位4199个;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检查食堂、供餐单位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72万户次,抽检食品10余万件。此外积极推动学校食堂“明厨亮灶+互联网”,将后厨“晒”在“网”上,让学校食堂置于家长、师生、监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实现社会各界对校园食品安全能检验、能评判、能感知。王登峰介绍,四个部门共同联合发力,通过实地调研、监督检查、督导督办、统计摸底、宣传引导五个方面开展工作,校园食品安全整治专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到10月14日,检查校园周边食品的经营者63.1万户次,约谈了2.7万户次,立案查处2667起,对1.14万户提出了警告,取缔了496户无证经营者,撤换食品原料供货商2352个,更换供餐单位536个。此外,全国中小学包括幼儿园,建有食堂的一共有38万所,已经有31.86万所达到了“明厨亮灶”,覆盖率是84%,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覆盖率已达91%。王登峰指出,接下来还要对整个学校的环境卫生进行全方位的整治,包括学校的食堂、教室、宿舍、厕所、操场以及周边环境。同时要压实责任,重点督促各地进一步落实校长、园长陪餐制以及“明厨亮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还要长期坚持对学生以及校园食品所有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健全涉及校园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完善校园食品安全制度体系,加强通报问题、宣传典型形成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并认真落实涉及校园食品安全相关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发布会由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广东省教育厅朱超华副厅长、江西省教育厅巡视员何建洋、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的燕立国校长也出席了发布会并介绍相关情况。
人民网北京10月21日电(李依环、张楠)“70年来,中央财经大学与共和国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在教育强国的新征途中,学校将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育报国使命,在忠诚中奋斗,在团结中奋进,朝着建设‘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奋勇前进。”在19日举行的中央财经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上,该校校长王瑶琪在致辞中郑重表示。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亟需一批懂知识、有技能、能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经济建设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财大的前身——中央税务学校应运而生。作为新中国第一所新型高等财经院校,忠诚、担当、务实的办学传统从那时起便延续至今。在一穷二白的艰苦年代,她是为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工作,培养和输送人才最快、最多的学校;进入新时代,她已为祖国财经建设培养了14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在致辞中谈到,中央财经大学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的学校,为国而生,与国同行。多年来,学校在财经、金融等众多领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希望学校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对中财大多年来的发展成就给予充分肯定。程丽华指出,中央财经大学主动顺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扎根中国大地办好高水平大学为己任,守正创新,攻坚克难,成为高层次财经人才培养和国家财经政策研究的重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央财经大学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坚持扎根北京、情系北京、服务北京,积极开展校地合作,为首都经济文化蓬勃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会上,北京市副市长张家明发言表示,希望中央财经大学勇担责任,奋发有为,以70周年华诞为新起点,扎根中国,立足时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更好担负起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赋予的历史重任。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何秀超在主持大会时指出,70周年校庆,是中财大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振奋精神、昂首向前的崭新起点。在新的前进征程上,学校将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加快“双一流”建设,推进内涵式发展,朝着“建成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阔步前行,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李依环、唐佳)今天是我国第六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作为汇聚了大量人才和科技资源的智力高地,全国高校有机联结田园和校园,变“输血”为“造血”,已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力军”,在祖国大地书写精准扶贫的“高校样本”。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目前已全部投入扶贫工作。2018年,首批44所综合类和理工科为主的直属高校共投入帮扶资金1.38亿元,引进帮扶资金13.18亿元,培训基层干部2.34万人,培训技术人员3.73万人,购买农产品1.23亿元,帮助销售农产品3.27亿元。至此,定点扶贫的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已有20个县实现脱贫摘帽。教育扶贫:定点帮扶补短板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给云南省龙陵县核桃坪村小学的孩子们上手工实践课培训授课党政干部、举办“中阳大讲堂”、组织“空天文化冬令营”……山西省中阳县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定点扶贫县。近年来,北航以“教育+帮扶”为抓手,全方位加强两地教育交流和科研互动。同时,该校组织研究生支教团深入中阳城乡,开展支部共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2018年,中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山西省首批脱贫摘帽的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支教团秉承“精准帮扶、长期帮扶、目标帮扶”的理念,根据支教老师、当地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在云南省保山市核桃坪村试点“教育扶苗行动”,在未来也将持续为乡村孩子提供生活、学习、思想上的全方位帮扶。自2012年以来,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宁明、那坡广泛开展教育扶贫和民族文化普及推广活动,立足于“八桂大地”,该校研支团家访百余次,行万里路,踏遍15个乡镇近30个村部,直接或间接帮助留守儿童4000余名,成功劝返辍学学生5名,积极为当地脱贫摘帽工作贡献青春力量。健康扶贫:提升医疗水平惠民生西南医科大学博士·专家服务团复旦大学在云南省永平县,通过支援设备、医疗队派驻、专家带教、岗位培训、会诊义诊、远程医疗等建设“立体”健康扶贫体系,选派7批36人次医疗队常驻永平,建立5个专家工作站,激活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能级,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工作模式。在定点帮扶实践中,上海交通大学设立“心”“行”“梦”“恒”四个专项帮扶基金,围绕教育、医疗和产业等方面,开展多个项目。结合高原地区儿童先心病多发的实际情况,“心”基金在云南洱源地区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筛查和救治”等爱心帮扶活动;同时依托学校附属医院医疗资源,开办医疗人才专题培训、执业医师培训等,帮助解决洱源地区医疗人才缺失等问题。西南医科大学立足自身医学专业优势,深入开展医疗帮扶。为提升帮扶地区的医疗技术水平,学校多次选派儿科、麻醉、骨科、妇产科、中医等专家到地方医院等开展科室建设指导和医疗专题讲座;每年暑期组织博士·专家服务团赴四川凉山昭觉开展学术讲座、教学查房、大型义诊等医疗活动;先后免费接收3名昭觉县医生参加进修,并向当地卫生院捐赠15万元用于购买医疗设备。科技扶贫:创新驱动拔穷根贵州大学驻村工作队深入田间指导农事贵州省长顺县曾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北京邮电大学组建科技扶贫团队,开展实地调研70人次,接入全县82个村1468个组的8万农户,为年均3000万农产品提供产销对接服务;打造智慧旅游导览系统,不断提升山区旅游智慧化水平,多项技术成果获专利授权;合力建设“智慧长顺”项目等,在智慧交通、综合治税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北京林业大学对口定点扶贫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多年来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专家赴当地开展科技咨询、智力帮扶、志愿服务超160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干部、技术人员、群众等数千人次;设立科技帮扶项目20余项,通过各种渠道帮助销售科右前旗农产品超过800万元,有效提升了扶贫成效。贵州大学聚焦全省12个特色优势产业,聚力打好科技扶贫和校农结合组合拳,推进“博士村长”计划,在全省建立示范基地70余个,培训农民及技术人员5万余人次,辐射带动10万余农户脱贫致富,累计新增农业产值近71亿元,辐射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和20个极贫乡(镇)。社会扶贫:发展经济催生内生力厦门大学援建宁夏隆德县“康业扶贫产业园”厦门大学援建宁夏隆德县“康业扶贫产业园”(由校友企业投资5亿元建设,产业园规划占地1000亩),为入园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攻关等支持,引进校友企业入驻该园,建立“校企共建宁夏马铃薯食品研发示范基地”,实现产品升级,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湖南大学组建“花瑶花”文创设计团队,先后设计出文创产品200余款,搭建并完善了“乡home”电商销售平台,从“为传统而设计”出发,经由“为产业而设计”,到如今形成“为幸福感而设计”的理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创扶贫体系。兰州大学通过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帮扶、进村入户面对面指导、协调资金实施帮扶项目、实施消费扶贫定向采购等,多角度精准帮扶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定西市渭源县秦祁乡、定西市安定区、庆阳市环县车道镇和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改善了帮扶贫困村穷困面貌。帮扶的石屏县和崆峒区已退出贫困县序列。
城镇里,在哪儿上幼儿园最安心、最方便?当然是小区内配套的幼儿园。小区配套园是城镇小区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是重要的公共教育资源,是满足城镇地区幼儿就近入园的主渠道。近日,教育部举行新闻通气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强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要坚持普惠原则,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他通报了目前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摸排治理的相关情况,“全国共摸排城镇居住小区4.21万个,其中存在规划、建设、移交或普惠不到位等方面问题的有1.84万所幼儿园。”吕玉刚总结,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家底”基本摸清。“目前,已完成整改任务的有6300余所,占总数的35%。”但是他同时指出,“从4大类问题来看,移交不到位的有1.15万所,占总数的62.5%,这是下一步整改工作的重点,要推动各地加快移交,尽早投入使用。”“从区域分布来看,全国整改任务超过900所的有9个省份,合计1.13万所,占总数的61.4%,这是下一步全国范围内整改的重点地区。”吕玉刚说。当前,治理工作已进入全面整改阶段,需要集中开展分类整改,这是决定治理工作成效的关键阶段。吕玉刚表示,为指导各地做好整改工作,在全面调研、梳理分析各地存在困难问题和一些地方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教育部等七部门研制并印发了《关于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总体要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不动摇”,即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不动摇,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不动摇,坚持积极稳妥推进治理的决心不动摇。吕玉刚说,分类整改要重点解决四个关键问题:“一要解决好治理口径窄的问题,具体明确何时建设的小区和多大规模的小区纳入治理范围,不得随意放宽标准,造成资源流失。二要解决好配套园移交难的问题,凡按照国家、地方规定或合同约定应该移交的,要督促尽快移交。三要解决好配套园补建慢的问题,及时做好项目规划和审批、划拨建设用地等方面工作,特事特办、优先保障。四要解决好支持保障弱的问题,切实做好配套园机构登记、教师编制、财政支持等方面工作,确保小区配套园尽快投入使用并持续提供普惠性服务。”《意见》要求,地方将治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督查范围和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范围,逐县进行督导检查。对整改工作落实不力的,要求各地迅速查找问题、及时纠正,该通报的要通报,该问责的要问责,推动地方倒排工期、实时盘点,确保如期完成治理整改任务。“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已将这项工作纳入了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内容,年底前将要对各省进行督查通报。”吕玉刚最后说。
近年来,“家庭教育指导”日渐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能。2015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各地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2016年以来,重庆、贵州、山西、江西以及江苏等地先后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其中无一例外地规定,学校在家庭教育中应承担“指导”责任,要求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制度,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从家校关系的历史来看,家庭教育指导于学校而言并非新事物,传统的家访、家长会都属于学校自发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的范畴。然而,当前教育政策中强调“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则意在引导学校家庭指导工作从自发上升到自觉。在“家庭教育指导”成为我国学校应自觉承担的一项新职能的背景之下,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责任边界该如何界定?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能力面临现实困境学校属于公共领域,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建构自身的公共领域属性,发展和完善自由、平等、协商对话以及理性批判的特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公共理性、公共品德以及公共行动能力的发展。家庭属于私人领域,家庭教育具有私人属性,家风、家教、家训构建起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情景,通过家庭潜移默化的教养,孩子成就鲜明的个性。因此,学校和家庭相对独立,对个体成长而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具独特价值。然而,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本质而言是公共领域对私人领域的介入。因此,学校家庭教育指导需要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寻求平衡,相关指导须有度。目前,学校的相关结构及功能定位还难以应对家庭教育指导责任。从功能上而言,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培养人是学校的唯一使命,学校组织机构的运行都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展开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是作为成年人的家长,相对而言,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在学校现有结构要素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功能;家庭教育指导对于学校而言是一种挑战。为了承担起这一职能,学校需要在组织机构、制度、人员构成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建立起相适应的学校结构。因此,当前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尚有结构性的局限。实践领域中,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还面临现实困境。家庭教育属于非制度化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气氛相对轻松活跃、教育方式随机、灵活。相对而言,制度化学校教育强调专业性、标准化、规范化。当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面临两方面的困境。一方面,学校的专业性是否因其介入家庭教育招致负面影响。当以未成年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的学校面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时,学校势必会在人员、精力、设施等方面分身于成年人的教育。学校的专业性由此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是否因学校的指导而被“制度化教育同化”,使家庭教育的多样性、灵活性减弱,与家庭教育趋同。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在指导的方式上可能会因“路径依赖”,采取学校教育的模式。当前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中,举办讲座或大讲堂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组织往往被冠之“家长学校”的名称以及“家长课程”“家教读本”等概念的广泛使用等。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都表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确实有对学校教育模式的“路径依赖”。因此,如何避免弱化学校的专业性,如何防止家庭教育被学校教育所同化,是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家庭教育指导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学校质和量纵深发展的结果。然而,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不是无限的、更不是笼统的,它应该有明确而具体的边界。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学校应是组织者、策划者、统筹者。学校的重要任务是为家庭教育的专业性提供保障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的目标、责任和方向。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以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为目标。家长的能力涉及面广泛,“家庭教育能力”是家长能力的一个方面。学校承担家庭教育指导责任的出发点是“学生”,即为了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因此,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旨在面向家长普及科学的教育观念、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宣传优秀的家庭教育典型,从根本上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以促进家长发挥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为导向。家庭属于私人领域,家庭教育具有私人属性;学校作为公共领域,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中,需要把握分寸,不能指望用家庭教育指导代替家庭教育,更不能越俎代庖,取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一方面,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是家长,家庭教育的对象是孩子,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另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尊重家长的主体地位,突出家长“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的地位。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应以学校相关能力的系统建设为前提。在当前,我国教育政策强调“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将家庭教育指导赋予学校,这是当前我国学校的一项新功能。因此,学校不能满足于家访、家长会等传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学校需要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提高自身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各项工作多是以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为中心,无论是学校的管理制度、还是学校的教师,还没有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系统性要求,因此学校需要在管理制度、教师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强。只有加强学校相关能力的系统建设,学校才能真正发挥好家庭教育指导这一新功能。人才培养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学校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因此学校直接承担家庭教育指导是不切实际的。学校应重在发挥组织者、策划者和统筹者的作用。作为组织者,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作为策划者,学校可以策划各种家长活动;作为统筹者,校内外各种家庭教育资源的整合是学校重要职责之一。为此,当前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制度建设、完善组织机制,为家庭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提供保障。减少无意义互动,帮助家长科学参与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学校应立足自身的优势,坚持扬长避短、“以我为主”的原则,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指导。为家长呈现孩子学校教育的“过程”,帮助家长认识孩子。当前中国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然而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们大都只能看到“结果”,看不到“过程”,这对家长而言确实是一种遗憾,也不利于家庭教育有效的开展。因此,创造各种条件让家长走进学校,让家长看到“课堂中的孩子”,直观了解到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可有效增进父母对孩子的了解,从而促使家长更加有效的开展家庭教育。与家长分享学校管理和运行的信息,帮助家长认识学校。家校合作是当前基础教育学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家校合作需要家校彼此认识和了解,其中,增进家庭对学校的了解,是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中国大多数家长并不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也不了解运行过程,在此背景之下的“家校合作”很容易跑空。如果家长不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熟悉学校的运行机制,家长只能被动参与学校教育,“家校共育”的目标很难实现。因此,借助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可向家长分享学校管理和运行的信息,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促进家长更充分理解学校行动背后的逻辑,使学校各项工作为广大家长理解和认同,从而为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支持环境。增强专任教师与家长“有意义”的互动,帮助家长科学参与孩子的学习。当下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异常关注和重视,家庭教育成为“学校的分校”,家长成为“教师的助手”等现象,一定程度即揭示了这个问题。然而,家长重视教育的方式可能欠妥、为孩子的学习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可能是无效的。如果说家庭教育不应该成为学校的分校,意在强调家庭教育不应沦为学校教育的变种。那么,我们还应关注问题的另一个方面,科学引导孩子学习、正确帮助孩子完成学校学业,做教师合格的助手,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涵。而专任教师与家长共享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学习方法以及孩子的学习特点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应改变无意义的互动模式,鼓励专任教师在学科学习上向家长传递有意义的信息,增强专任教师对家长的专业指导,可有效帮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写进了不久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被认为释放出强烈信号: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掐尖”择优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政策制定者期望择校降温能把孩子的学习负担减下来,缓解日益疯狂的校外培训现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认为,这是对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当中出现的乱象作出的一些明确回应和规定,“民办校要与公办校同步招生,也是维护义务教育阶段正常的招生考试制度”。尽管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尚未在小升初阶段实行“公民同招”,但记者在全国多个省市采访调查了解到,这项旨在确保招生“客观公正”的改革,对家长而言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盼着快点摇号,快点解脱;有的则认为,完全平均仍是一种不公平。孩子辛苦拼6年 上好学校只能凭运气?39岁的牛文文承认,自己就是传说中的“鸡血”妈妈。儿子一直按照她设定的样子成长:上幼儿园就比同龄孩子提前了一年,小学前上了一整年学前班,进入一所不错的小学后,考试成绩一直在班里排前几名。这似乎对她来说是一种信号:我儿子就是比其他孩子聪明。于是她更加不敢掉以轻心,生怕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影响了孩子天赋的发展。每天儿子回家写作业的时候,她就目不转睛地盯在旁边:哪道题不会,哪个是错了又改的,哪个地方在下笔之前有点犹豫……全都被她看在眼里,记在错题本上。她研究小学每一次考试的考卷,每逢考试前她都要按照自己总结的内容给孩子复习一遍,“想让他考多少分,就能考多少分!”她从没想过靠运气,一心就想让孩子努力学习,考上最好的学校。自打上小学,她就把儿子送去一家知名校外培训机构补习。在那里,学生必须参加入学分班考试,然后按照成绩进入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和超常班。“我们在尖子班里轻轻松松。”但她还是不够满意。于是她暑假期间拼了命陪着孩子复习,还暗地里拖人找了好多关系。终于,儿子踩着录取线挤进了“超常班”。没想到,孩子原本在尖子班轻松考个前几名,可到超常班就傻眼了——老师讲的大部分都听不懂。牛文文一问才知道,那个班学的都是初中的奥赛题。朋友不解,问她:“孩子在尖子班里成绩本来很好,为什么非要挤进超常班受罪?”她挤挤眼睛回答:“还不是为了小升初考好点,瞄准最好的那几个学校,必须得更拔尖才行。”女儿今年“小升初”的沈凌,已经切身感受到变化带来的冲击。她所在的城市曾允许唯一一所以外语教学见长的名校可以在小升初阶段跨区在全市范围选拔学生。几年前,要想入围这所学校的面试,要求非常高:五六年级至少获得一次市三好生或连续两年区三好生、剑桥少儿三级考试14个盾以上等,很多孩子都是手捧着一大摞各种“杯”的证书,来参加面试选拔的。沈凌的女儿从小语言能力比较突出,她一心想培养孩子进入这所名校,为此,女儿在小学期间考下了几乎所有能考的英语证书。没想到学校贴出新的招生简章,现在采用“摇号+面试”的录取方式,也就是说,必须先摇号获得面试机会,才有机会通过选拔赢得入学资格。可沈凌的女儿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摇上,“女儿心里落差挺大的,我只能安慰她,打下好基础将来总会有用的。”最近家长群里频繁提到小升初“公民同招”“民办也摇号”的话题,搅得牛文文心神不宁。她特别担心在孩子明年小升初的节骨眼上,突然宣布所有学校一律摇号入学。“我辛辛苦苦6年逼孩子学,就为了考好学校,你现在告诉我,只能凭运气?”她说:“都不知道怎么跟儿子解释,凭什么努力和不努力都一样呢!”“佛系”父母盼摇号求解脱刚开学,陈宇航和爱人就连续被老师喊去批评:“你们孩子要上六年级了,暑假怎么还带着出国玩。”因为听说美国有些学校在暑假开放校园课程,他带着儿子去上了一个暑假的课,感受一下不同文化的氛围,顺便练练口语。尽管孩子的英语口语确实进步不小,但在课上开始跟老师对着干,总提出跟标准答案不同的意见,老师说了也不服气。孩子妈妈被老师叫去谈过几次后,说什么也不想去学校了,于是在高校担任一个学院院长的陈教授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去。老师没什么好气,话里话外都在批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太不上心,孩子成绩不稳定,并撂下一句话,“你们要是想在国内上中学、参加高考,现在这样肯定不行,这成绩考不上什么好学校。”听说“小升初”全都要实行摇号入学,陈宇航两口子举双手赞成。他俩都是博士毕业,总觉得儿子学习不至于差到哪儿去。两人都认为孩子小时候快乐点,多出去看看世界,比多写几个字重要。孩子的幼儿园就是在一家全是外教的民办幼儿园上的。因为没上学前班,一上小学,孩子经历了艰难的适应过程。老师几次请家长的一个原因是:孩子上课总是未经老师同意,离开座位就走。回家一问,孩子也挺委屈,“我看见老师的黑板擦掉了,就过去帮她捡起来”。小学才一年级,每周就有一次小测验,老师会把成绩直接发到家长的微信群里。虽然没列出每个孩子的名字,但是会划出分数档:比如100分20人,97-99分14人,94-96分5人人,其余94分以下1人。陈宇航苦笑着说,儿子很少进第一档,“相差个1-2分,孩子能有多大差异?”在他看来,现在的小学教育有比较明显的重分数、轻能力的问题,他不希望这种导向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被小学老师“教育”的次数多了,陈宇航夫妇自嘲越来越“佛系”了。他们跟老师陪着笑脸,“您别太着急”。老师腾地一下站起来,“你们佛系我可不佛系,别拉低了我们班的成绩!”“要是全都摇号了,大家都不用那么焦虑了吧,老师和孩子都没那么多压力了。”陈宇航等着“解脱”的那一天快点到来,“学校也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做一些考试之外的事情”。孩子刚刚入学的王健已经开始观望小升初的升学动向了,他内心是赞成全部摇号的,“把孩子和家长都解放出来了,挺好。”但政策一天不出他也不敢掉以轻心,眼看着身边的孩子们都在上着各种课外班,这学期开学,他还是给一年级的女儿报了英语课,他苦笑着说:“多学点总是没坏处,谁也不敢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民办校和培训机构或面临重新洗牌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用“剧场效应”来比喻眼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乱象:好比在剧场看演出,有一部分人不守规矩站起来,导致所有人都被“绑架”,不得不站起来。他认为,这种现象导致中国教育领域出现教育生态的失衡。这其中,一部分培训机构兴风作浪,推波助澜。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课外培训机构为了招揽生源,很大程度上在向家长制造并传递焦虑情绪。上海一位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就谈到,很多培训机构充当了煽动升学焦虑的角色。比如对权威信息进行断章取义的“改造”,鼓吹“抢跑”“弯道超车”的概念,散布一些升学率、分数榜等吸引更多人报名。甚至在一些地方,少数社会培训机构与个别优质学校暗中形成利益链,出现有的民办校选拔学生时会以该学生在培训机构的成绩作为参考。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民办校纳入统一摇号,会大大压缩针对招生考试的培训市场。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很多培训班往往在招生中会以“某某名校的学生也在这里学习”为噱头,吸引家长报名。可一旦那些学校失去了选拔“掐尖”的“特权”,失去了生源的优势,所谓的“名校”光环也不复存早。一位多年从事课外培训的负责人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这对培训机构是一次洗牌。对于民办校来说,也将迎来“拐点”。在此之前,因为公办校全部摇号,民办校坐享了政策红利,通过考试抢夺了一批最优秀的生源。而今后实施的新政,对民办学校而言是一次很大的冲击。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的不少教育界人士均表示,一些教育质量一般、教育特色乏善可陈的学校,可能会面临生源快速减少的压力。有校长认为,对民办校而言应该在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方向上下功夫,要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家长和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家长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