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下半年公招考试报名将于2020年11月5日上午8:00结束。此次省考系四川省公安、司法、法院、检察院系统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共计647个招考岗位,招录1074人。其中,成都市共招录126人,省直仅法院系统有岗位,招录13人。根据四川省人社厅公布的最新报名缴费数据统计情况来看,截至3日17点,已有15692人缴费成功,平均竞争比15:1。其中成都岗位的平均竞争比例为23:1。最火的岗位来自成都,为成都武侯区人民法院司法行政人员(会计)岗,仅招聘1人,但截至3日17点已有506人缴费成功,竞争比例达506:1。记者了解到,这一岗位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等工作,要求会计、审计等相关专业,学历要求是本科,且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符合职位要求的社会在职、非在职人员均可报考。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人员一岗,招2人,919人已缴费成功,竞争比460:1,成为第二火爆的岗位。这一岗位主要从事行政管理事务等工作,学历要求也是本科,且不限专业,门槛相较其他岗位要宽松。因条件要求十分“硬核”而受到关注的成都市公安局特警岗位,也已有47人成功缴费。这一岗位面向全国特种作战部队优秀退役士兵、士官招录5人,要求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学位、专业不限。岗位仅限男性,18至25周岁,且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特种作战专业或狙击专业;参加过军以上比武并获得前六名,或参加国际间军事比武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的;参加反恐维和实战性任务并获得军以上表彰奖励的。而根据最新统计,尚有66个岗位无人缴费。例如邛崃市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就尚无人成功缴费。这一岗位主要从事审判辅助等工作,要求法学类硕士,并要求取得A类《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值得考生注意的是,此次报名缴费截止时间为2020年11月5日上午8:00,笔试定于2020年12月5日-6日(星期六、日)举行。(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新华网北京11月3日电 今日,全国有关高校和专家齐聚山东,共商新时代文科教育发展大计,共话新时代文科人才培养,共同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以下简称《宣言》)。11月3日,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举办。《宣言》强调,我们的共识是“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我们的遵循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我们的任务是“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任务提出明确总体目标、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夯实课程体系、推动模式创新、打造质量文化等要求。在明确总体目标上,《宣言》要求,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推动形成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不断增强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提升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在促进专业优化上,紧扣国家软实力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新需求,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入融合,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实现文科与理工农医的深度交叉融合,打造文科“金专”,不断优化文科专业结构,引领带动文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在夯实课程体系上,紧紧抓住课程这一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持续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引入课堂、写入教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鼓励支持高校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推动模式创新上,以培养未来社会科学家为目标,建设一批文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高地。聚焦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开展法学、新闻、经济、艺术等系列大讲堂,促进学界业界优势互补。聚焦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大涉外人才培养,加强高校与实务部门、国内与国外“双协同”,完善全链条育人机制。在打造质量文化上,坚持学生中心、坚持产出导向、坚持持续改进,构建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文科特色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文科教育质量常态监测体系,实施文科专业认证,强化高校质量保障主体意识,促进文科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升。
中午没时间管、学校又没食堂,相当一部分城市上班族会选择校外午托班保障孩子吃饭、午休。多年来,藏匿在城区街头巷尾的一张张“小饭桌”成了不少孩子放学后的主要去处。但由于普遍无证无照、行业鱼龙混杂、食品安全风险高等,校外“小饭桌”饱受诟病。而离了这些“小饭桌”,不少家长工作日托管孩子又极为不便。争议之下,到底该如何管?由明转暗:“小饭桌”热度不减在贵州省贵阳市老城区一些小学门口,以往中午放学时,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随处可见举着牌子接孩子吃饭的人。如今,这样的现象逐渐减少了。在不少教师看来,这是贵阳市治理校外“小饭桌”成效的体现。然而,校外“小饭桌”并未被完全禁止,部分由明转暗。中午时分,在贵阳老城区某小学门口,半月谈记者看见多名学生走出校门,自行到附近写字楼里的“小饭桌”吃饭。有孩子说,现在管得严,“小饭桌”工作人员不再接人了,即便接也不举牌子。随后,半月谈记者来到该“小饭桌”所在的楼层,工作人员异常敏感,关于午托班的开餐、收费、规模等只字不提,且进门须刷卡。在门口,半月谈记者听到屋里传来孩子的说话声。贵阳市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尽管这几年当地不断加大整治工作,也未能完全取缔校外“小饭桌”。“由于门槛低、从业人员流动大、开办地点隐蔽,要全面摸清楚校外‘小饭桌’底数相当困难。”“一刀切”关了,“一阵风”后又松了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围绕校外“小饭桌”治理,全国多地一直在积极探索,但始终未能找到有效解决方案。半月谈记者从教育部门了解到,目前政府努力通过在校开办食堂或者委托校外机构配餐等方式解决学生吃午饭问题,但不少中心城区学校条件有限,不能开办食堂。“此前开办食堂条件不达标,关停了一段时间,引发家长上访。”谈到办食堂,贵阳市一小学校长说,中午孩子吃饭、午休备受家长关心,处理不好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业内人士告诉半月谈记者:“此前,有地方把校外‘小饭桌’一关了之,家长带着孩子到教育局要求托管。”贵阳市民张丽丽说,自己和爱人都在事业单位工作,中午接孩子吃饭根本不现实,与其让孩子在街边摊点或餐馆解决午餐,校外“小饭桌”更让人放心。校外“小饭桌”既没法一律关停,也存在管理矛盾。半月谈记者从贵州省民政厅《关于解决午托机构乱象问题的建议》答复中了解到,国家当前还未将午托机构纳入行政许可或审批进行管理,暂未出台专门管理规定或办法。而按照部门职责,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负责午托机构的食品安全监管和相关培训工作,老师专业知识培训以及卫生防疫、消费等方面的监管培训由教育、卫健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认为,类似校外“小饭桌”等机构管理不畅,主要在于缺乏专项政策支撑,且又涉及教育、食药监、卫健等部门,往往“九龙治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以致多年来始终治标不治本,陷入治理拉锯战。疏堵结合打造安全的校外“小饭桌”目前,多地在不断探索,也积累了不少校外“小饭桌”管理经验。比如,贵阳市于2018年5月实施“乐童计划”,在全市所有公办和普惠性非寄宿制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有托管需求的学生开展免费托管服务,建议其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照实施。在安徽省,蚌埠市出台文件,要求相关部门对校外“小饭桌”备案公示;合肥市则通过推进“中小学午餐服务工程”解决中小学生午餐就餐问题。贵州省市场监管局表示,将结合登记审批职能职责,明确营利性午托机构登记范围,持续推进“先照后证”改革等,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和灰色地带。此外,贵州还将充分运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平台,会同有关部门就营利性午托机构相关信息进行统一归集与实时共享。贵州大学教授翁泽仁表示,校外“小饭桌”客观上缓减了当前城市家校协作过程中的矛盾,在加强管理时既不能“一刀切”全部关闭,也不能“一阵风”监管后又放松了。应从学生和家长需求出发,尽快完善相关专项管理制度,疏堵结合加强监管,对不规范的坚决取缔,对确实规范的适当保留。还有家长反映,当前校外“小饭桌”地下运行增加了监管难度,安全风险也比较大。多次集中整理,会让校外“小饭桌”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导致相关收费提高。家长希望相关部门加强摸底排查,弄清底数,以便于监管,同时引导运行更规范、价格更合理的午托机构调节市场。(半月谈记者 骆飞)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 昨日,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网上申请系统开通,至11月4日,考生须网上提交报名申请信息。小编注意到,今年的报考共分三个阶段进行,有很多细节需要考生注意,一起关注一下吧!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有关负责人提醒,考生必须完成三个阶段且通过报名资格现场确认后,方能参加北京市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那么,哪三个阶段呢?来,小编帮你梳理一下! 第一阶段网上提交报名申请时间:2020年11月1日08:00至4日20:00考生要按时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www.bjeea.edu.cn或www.bjeea.cn),根据要求,如实准确填写、提交个人基本信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申请已于10月13日结束)。第二阶段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时间:2020年11月8日08:00至11日20:00通过报名资格初审的考生要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选报考试科目(项目)、填写个人简历等具体信息并缴费。第三阶段报名资格现场确认时间:2020年11月20日前按报名单位规定时间和地点完成现场报名资格确认,主要是核验考生身份和网上提交的报名信息,同时现场采集考生电子照片。 网上报名系统使用过程中,还有这些细节需要注意!以下各种疑惑,北京教育考试院官方回答你!一起来看!1、问:需要使用多大的显示器分辨率?答:1024*768或者以上。2、问:需要使用什么样的浏览器?答:浏览器建议使用IE11、360极速浏览器、谷歌浏览器。3、问:浏览器要做什么设置?答:要关闭弹出式窗口设置,启用Cookie和JAVA小程序脚本,具体做法是(以IE11为例):浏览器菜单→Internet选项→安全→Internet设为默认级别。浏览器菜单→Internet选项→隐私→设为中级,关闭“启用弹出窗口阻止程序”。4、问:是否可以在报名时使用3721、百度、雅虎、GOOGLE助手等工具?答:不可以,在报名时请卸载或者禁用,这些工具有些有弹出式窗口阻止功能。5、问:是否可以使用防火墙?答:可以,但是要设置防火墙允许你的机器和报名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设置允许Cookie和JAVA小程序脚本,打开80端口, 具体设置方法请参考你的防火墙使用说明,如果在设置后还是不能正常报名请暂时禁用防火墙。6、问:在填写报名数据时是否可以使用全角输入?答:不可以,报名时所有的数据项都要求使用半角输入。7、问:报名登录时出现校验码不正确时怎么办?答:首先确认输入是否正确,如果没有正确输入则输入正确的校验码然后再重新登录,如果输入了正确的校验码后还是报校验码不正确的错误,则请刷新登陆页面,然后再输入新的校验码进行登录,如果还是报校验码的错误,则请参考下一条。8、问:在报名时发现页面有乱码,或者数据显示不正确时怎么办?答:首先刷新该页面,看是否显示正常,如果还是不正常,则参考上边3、4、5项并进行以下操作,然后再重新刷新该页面:浏览器菜单→Internet选项→常规→删除Cookies;浏览器菜单→Internet选项→常规→删除文件→删除所有脱机文件;浏览器菜单→Internet选项→常规→删除历史纪录。关闭浏览器程序,重新开启浏览器。9、问:网上支付时无法输入银行账号或者密码?答:请确认您选择的网上银行是否支持使用的浏览器,检查网上银行是否需要安装网上银行插件。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 11月1日上午,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迎来了一场“元气满满”的活动:顶尖科学家小科学家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马大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友柏,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作为顶尖科学家代表现身论坛现场,与来自全国17个省区市的55位“小科学家”同桌对话。图为“小科学家”代表分享展示科学探究小课题。论坛首先由八位“小科学家”代表进行分享展示,包括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收获、对科学和未来的畅想等。来自重庆市第十一中学的谢睿奇根据日常观察,提出《论考试成绩的影响因素的初步试探性研究》这一小课题。他通过网课自主学习,构建影响因素模型,得出了各维度的归因占比。图为上海浦东新区协和双语学校的郭秦菘展示自制蛇形机器人。“我带了个宝贝来现场”,小科学家论坛上,来自上海浦东新区协和双语学校的郭秦菘从书包里拿出一个蛇形机器人。他在一次农村调查中注意到,农药过量喷洒问题广泛存在于当前农业生产中,农民们基本依赖个人经验判断用哪种、应该喷多少。因此,他提出《基于GoogleNet和MATLAB的农药过量喷洒综合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一现实困扰。“制作这个蛇形机器人的实物,我大概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现在它真的能够迅速、灵活地在田地里穿梭。”郭秦菘自信地说完之后,把蛇形机器人盘挂在脖子上走下台去,真挚的笑容让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图为“小科学家”们展示手绘思维图。随后的桌布讨论环节更是将论坛带入新的高潮,55位“小科学家”分为4组,每组由一位顶尖科学家导师带队进行讨论,讨论话题紧扣科学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现象。“我们如何定义科研的创新?不同水平上的研究发现都如何推动科研发展?”“在解决问题前,我们或许应该利用大数据调查先摸清现存的问题、阻力。”“您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怎么看?”“神经网络模型同样能够反映自主学习的优越性。”……40分钟的时间里,“小科学家”们从未被题目所局限,他们从自身的优势和研究出发,展开朋辈间交流。图为“小科学家”们展示手绘思维图。讨论结束后,四个小组分别用手绘海报的形式,阐述了小组关于议题的讨论结果,顶尖科学家们进行一一点评。图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自然是交叉学科的现象,要更加清晰地解密自然就一定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徐政和在点评中说:“非常高兴和‘小科学家’们一起讨论,通过项目的设计制作确实意识到‘小科学家’一定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他祝愿各位‘小科学家’们在未来的学习、科研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友柏。谢友柏点评道:“今天看到这么多年轻‘小科学家’热烈地对科学问题进行讨论,非常高兴,这是我们国家进一步高质量、大规模发展的希望。”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我不得不说,这些孩子都比我聪明。我为这些后生感到可喜、可敬。”杨雄里肯定了在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他勉励在场的“小科学家”:“尊重基本原则,但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不要被权威的话所束缚,不然我们就不可能进步。科研是不断地创造新的问题,所以我们既要尊重权威,又要挑战权威。”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马大为则从基础学习、科研心态等方面对“小科学家”们提出了要求和期待。他说:“第一,我们要把基础打好,把基础知识学好是很关键的因素,绝对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能够真正站在一个‘巨人的肩膀’上创造。第二,做科研要有一颗淡定的心,科研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出来的,而是很长时间的艰苦探索,也许哪一天灵光一现出来的想法会改变世界。第三,化学是真正能改变世界的。中国有很完整的化学产品生产链,同时化学对医药、医疗、农药都有帮助,希望年轻人能选化学,从事化学专业。”据悉,参加本次论坛的55位“小科学家”年龄集中在15岁至18岁,分别由中国科协和上海市科协从“英才计划”项目,以及五项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优秀学生中选拔而来。55位科学少年中不乏有在学术期刊已发表文章、获得国际奥赛金牌和在各项国际知名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自2013年起实施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英才计划”),旨在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使中学生感受名师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进而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以此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衔接,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近两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要求,鼓励将现代技术融入人才培养过程,采用多样传播形式加大对科学教育理念的宣传解读力度,有效引导了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信息化时代教育的关键角色是家长。但是,为人父母者,不像学生有考试、员工有培训,绝大多数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都是新手上路。如何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都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性问题。伴随着80后、90后加入家长队伍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涉及家庭教育的热点话题频频出现,父母重言传、做身教、授知识、育品德的内在需求也与日俱增。受制于经济条件、时空局限、表现形式等因素,书籍、讲座、课程等传统方式已不能覆盖家庭教育的全面内容,因此其必须运用更加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发挥教育的功能。认知和理念的教育不是在单一传播途径中完成的,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影视剧、电视节目等融合多种视听元素的新媒体形式去完成教育的功能,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近年来,不少电视剧将叙述主题对准了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如果说艺术化呈现的虚构影视作品很难让家长认可信服,那么以真实记录为主要形式的电视节目则能够打消以上顾虑。亲子教育类节目有稳定的受众群体,一直以来很难突破固定圈层实现大众化传播,因此制作资源相对薄弱,这使得打造一档兼具热度和口碑的优质教育类节目成为难事。然而,在现实诉求愈加强烈、分众传播趋势愈加明显的当下,这种高度垂直细分的节目类型逐渐受到了制作者的青睐,内容样态正在丰富、信息输出正在提升。如今的亲子教育节目在“真人秀的鲜活”与“观察类的深度”的全新搭配中产生了更深程度的情感共鸣,凭借对起跑线竞争等热点议题的探讨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教育启迪。观照教育现实、解决教育难题,一直是亲子教育类节目的功能定位,拓展充分的交流空间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此类节目的重中之重。围绕“孩子是否应该拥有快乐童年”“作业真的是越多越好吗”等典型争议和教育难点,亲子教育类节目努力超越形式,以便给家长提供换位思考的机会,为教育痛点和育儿观念的表达构建场景。虽然几部电视节目的热播并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当更多人意识到并开始讨论这些话题时,改变或许正悄悄进行。尽管亲子教育类节目目前没有迎来大规模开发,但其依然在创新中稳步释放价值。具备有意思的看点和有意义的知识点,应该成为该类节目的标准配置和“及格线”。这类节目应该更加指向教育的真问题,无论是家长的做法还是节目嘉宾的观点,或许都谈不上对与错,但讨论的问题本身应该聚焦当下中国家长真实的焦虑、关键的痛点,并通过观点的整合与释放,一方面提供家庭教育的对策,一方面形成对教育改革的舆论和声。内嵌于信息化教育进程的电视教育节目,应该有这样的作为和目标。(作者:杨浦,系中国传媒大学教师)
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将于10月31日开考,记者28日了解到,今年江苏报名人数首次突破4万,司法厅提醒,今年法考考生务必提前70分钟到达考点,部分考生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单(证明)。此外,记者了解到考试时间有所调整,每场考试起止时间均比往年推迟半小时,其中,主观题考试从上午9时一直持续到下午1时,纵跨上下午,主观题考试答题方式由过去的发放纸质试卷、使用纸笔答题改为不发放纸质试卷,只发放答题纸,试题、答题要求和法律法规汇编均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应试人员在答题纸上作答。(通讯员 周勤 邢媛媛 记者 万承源)
10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向广大青年学生发布消费警示称,“校园贷”有关的诈骗在今年上半年又出现了高发的情况,青年学生要提高对各种形式非法“校园贷”陷阱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为遏制不良“校园贷”侵害广大学生,国家有关部门自2016年起就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进行了联合治理,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禁止提供“校园贷”服务,并明令禁止互联网借贷平台以任何形式向大学生贷款。然而,在高压态势下,仍有部分不法机构为了获取暴利铤而走险。据媒体报道,与“校园贷”有关的诈骗今年上半年又出现了高发的情况,通过在多个社交软件平台搜索“校园贷”诈骗的关键字,便出现大量用户反映受骗的经历。记者梳理非法“校园贷”陷阱,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注销校园贷”骗局,这类骗局借注销之名向大学生行骗。近期,全国多个地方出现了“注销校园贷”新骗局,不少在校以及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纷纷“中招”,被骗金额少则几千元,多则几十万元。据了解,“注销校园贷”诈骗手法主要分为两类;针对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骗子会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针对无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无贷款记录的,骗子则称“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需要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由于骗子能够准确说出对方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学校名称,甚至消费记录等隐私信息,容易让学生放松警惕,导致学生最终将从网贷平台提现的借款全部转入骗子提供的名为“清查账户”,实为骗子的个人账户中。二是“套路贷”陷阱。这类骗局一般会通过微信、QQ、微博等学生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体或是在校园学生集中区域发布小广告,并宣称“无门槛、零利息、免担保”,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一旦学生“上钩”,这些不法借贷公司会迅速为学生办理贷款,并通过设置合同陷阱、开具远高于贷款金额的借条、故意让学生逾期等方式“步步设套”。如果借款的学生无法偿还贷款,借贷公司或是主动为其介绍另一家借贷公司,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偿还,使学生们的债务越滚越大;或是采用电话恐吓、围堵拦截等方式暴力催债。三是“换个马甲”逃避监管。由于国家加大了对非法“校园贷”的整治力度,一些不法机构为了逃避监管部门的查处,进行改头换面,有的打着“培训贷”“创业贷”“求职贷”“毕业贷”等旗号,采取更为隐蔽的营销手段,继续向在校大学生违规放贷;有的则披上了分期购物商城或者贷款超市等“马甲”来打掩护,但本质仍是非法“校园贷”陷阱。专家指出,非法“校园贷”的死灰复燃,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还让一些青年学生背负上了高额的债务,社会影响恶劣,有关部门必须继续加大打击力度,不能再让“校园贷”变“校园害”。中消协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广大青年学生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并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制订消费计划,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如果确需申请贷款的,一定先和父母沟通,认真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并向正规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
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应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为了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相关教授建议,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锻炼他与同龄人交往的能力,引导孩子走出家门,认识社会。还要训练孩子的自律能力,让他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而不是一切替他安排好。抑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轻者精神恍惚、易发脾气、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重者讨厌人群、烦倦生活甚至有轻生的倾向。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预计有超过3亿人饱受抑郁症的困扰。另据估算,目前,中国泛抑郁人数已有几千万,但其中只有10%左右的患者接受过正规治疗。随着患者的不断增加,抑郁症不但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带来难以确定的风险和隐患,一定程度上也会加重医疗的负担。对抑郁症的认知,需要时间和过程。随着抑郁症的神秘面纱被一层层揭开,之前很多认知上的不足,逐渐显露出来。比如,医学界曾认为儿童、青少年不会发生抑郁症,抑郁症只是成人的专利。再如,由于对抑郁的认定标准把握不准,导致相关机构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一些误区,未能对疾病进行及时有效、科学的干预。至于抑郁跟教育之间的关系,包括“预防抑郁要从娃娃”抓起,都没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与界定,更未能转化成一致性行动。抑郁作为一种心理性障碍疾病,与个体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变差、应对压力的技巧不够等有关。而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相比成人而言,青少年罹患抑郁症后的症状、风险等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虽然出现相关症状并非等于患上了抑郁症,但外部应急性压力带来的抑郁情绪,若长期未能得到释放就有患病的风险。从一些调查样本来看,国内抑郁症患者群体呈现低龄化的倾向一个很关健的因素在于,大多数家庭教育未能给予青少年足够的独立成长空间,使得他们在自我选择与家长决定之间发生冲突时,极易出现较大的情绪变化和波动,这种冲突若未能被及时化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情绪上的病症。同时,如果孩子长期无法自主决定,独立想法受到家长过度的干涉,还容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进而选择极端的方式来抵制家长和学校,让长期积压的情绪在某一瞬间失控。假若,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教育的方式也是引导、协商和互议式,孩子的情绪就会更积极乐观,心理健康的指数也可能更高,抑郁的可能性也会降低。教育方式的好坏,与被教育者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正如专家所建议的,家长不要剥夺孩子独立自主成长的机会,而要引导孩子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规划人生理想、管理掌控时间,让他们多一些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慢慢成长。探索抑郁症防治是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科学预防离不开科学的方法和体系,从家庭教育入手去优化教育方式,从细节入手呵护孩子成长,“以防为主”的体系建设才会更加坚实。
新华网北京10月29日电 近日,甘肃省教育厅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公益支教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办,新东方将整合优质师资、内容和产品资源,针对甘肃教育现状和需求,提供包含高考双师直播课、基层教师培训、图书捐赠在内的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多维度助力甘肃省教育提升与发展。甘肃省教育厅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签订公益支教合作协议“非常高兴能够和新东方进行合作,把新东方以及新东方影响下的其他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甘肃,让甘肃的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长机会。”合作签约仪式上,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海燕这样表示,她希望在新东方的支持之下,更多的孩子能够成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在27年的公益之路中,新东方不断探索创新,将优质的师资、教学内容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教育资源薄弱地区。据了解,本次与甘肃省教育厅的合作,是新东方公益模式的一次全新升级,整合已经打磨成熟的公益项目,提供面向学校、老师、学生的教育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政府部门推动、学校根据需要自愿报名的方式,大大提升公益的效率和精准度。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在签约仪式中表示,之所以首先选择与甘肃省教育厅合作,一方面因为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源于对甘肃这片土地深厚的热爱。甘肃省教育厅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公益支教合作正式启动据悉,本次新东方与甘肃省教育厅公益支教合作包含高考双师直播课、英语教师在线培训、烛光行动和新东方公益图书角四类公益项目。双师直播课,是新东方利用互联网和先进科技输出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的创新模式,自2017年推出以来已在全国300余所偏远和农村地区中小学落地,惠及3.6万名学生和近3000位老师。本次高考双师直播课主要面向甘肃省县级以下高中高三年级开展,由新东方资深教师利用晚自习时间,为学生带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多个科目的直播课程,覆盖高三秋季、春季两个学期。课程由新东方教研团队根据甘肃省的考卷和学情“量身定制”,在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更注重方法技巧的总结,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提升成绩,冲击名校,并以新东方特有的励志课堂,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第一期高考双师直播课已于10月19日开课,六位远程教师均为新东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拥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高考教学经验。目前,甘肃省已有近30所高中、3000多名学生参与了高考双师直播课,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新东方将定期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难度和课程安排,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教学支持。提升教学质量,师资是关键。高考双师直播课在为学生“充电”的同时,也为新东方和甘肃当地教师搭建了资料共享、教研互动的平台。此外,针对西部地区英语师资薄弱的情况,新东方推出英语教师专项培训项目,由集团教学管理部为甘肃中小学英语教师精心打造了一套完整的线上培训课程,主题涵盖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备课技巧、课堂管理等,帮助英语老师系统提升教学能力。暑期,“烛光行动——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还会走进甘肃,新东方多个学科的教师志愿者将与乡村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将基层教师培训进一步推向全面和深入。除了学业上的帮扶,新东方每年还会为甘肃乡村学校捐赠图书,建立公益图书角,改善学校的阅读条件。俞敏洪面向甘肃省3000多名高三学生带来双师直播课签约仪式结束后,俞敏洪面向甘肃近3000名高三学生带来一堂双师直播课,他分享了高考备考经验和方法,激励学生抓住最重要的奋斗阶段,惜时奋进,准备开启人生无限的惊喜和可能。未来,新东方将与甘肃省教育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更多深层次、多角度的教育公益项目,共同努力促进甘肃教育的提升和发展,并将成功经验推广至更多省份和地区,为推动中国教育的进步与均衡持续贡献力量。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短短两句话浓缩了教师的职业生涯。然而,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电子演示文稿取代了传统板书,以往“书写春秋”的粉笔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不少学校负责人表示,粉笔字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时代同样需要“返璞归真”。 写得少导致写不好 新学期,又有一批新教师踏上讲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对于他们来说,写好板书是开启教师生涯的一大挑战。“现在动笔机会少了,别说粉笔字了,连钢笔字都很难写好。”西城区一小学教师坦言,每年刚入职的很多教师,都会因为粉笔字写得不够熟练、速度跟不上,使得课堂教学的流畅度受到影响。“有的老师粉笔字显得特别生涩,让人看了都觉得跟老师的身份不符。”因此,在很多学校的新教师培训中,粉笔字书写是一项重要内容。 海淀区一名小学老师说,总体而言,学校里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粉笔字功底普遍更浅,尤其是物理、化学等理科教师,有的字迹太过潦草,学生辨识都很困难。 不仅如此,有时老师还会出现“提笔忘字”的窘态。西城一学校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一次听课经历,讲到“劳逸结合”时,台上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劳益结合”,半节课过去了,授课教师才反应过来。“这样给学生的影响特别不好,也很影响教师自身的形象。”还有教师坦言,有时候在黑板上写着写着会忘记某个字的写法,只好半开玩笑地跟学生求助,“谁能告诉老师这个字怎么写?” 谈及原因,很多老师直言是写得少。记者随机调查了20名中小学教师,九成以上老师都表示,授课时会使用PPT等信息化手段,有了这一辅助,黑板板书变得更为精炼、更加提纲挈领。不过,老师们也都表示,黑板板书在自己课堂中的作用不可替代,“PPT都是预制的,但是课堂是一个随时生成的过程。”西城区一位老师说。 粉笔字培训将常态化 针对这一情况,很多学校推出了应对之策。近日,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举行首届青年教师粉笔字大赛,来自各个学科的老师们在黑板上“妙笔生花”。 东城区公布的近视防控行动工作方案中明确,倡导教师使用传统板书教学,控制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得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教师书写板书时,要大小适当。 “作为学校而言,一直把老师们的粉笔字当作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来重视。”朝阳一学校负责人说,在学校的教学比赛、风采展示中,都会把粉笔字内容纳入其中。有的学校还出台硬性规定,老师下课后,黑板不能“留白”,黑板上的板书不能太潦草。在很多学校,老师的板书质量也是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碰到粉笔字写得不好的,校长会专门督促并在之后的课堂上检查整改效果。”有老师介绍。 未来,关于粉笔字的培训将常态化。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明年将开展粉笔字的专项培训,以每年覆盖两个区的规模推进,并配备书法名家等强大师资,为老师们提升基本功助力。(本报记者 牛伟坤)
20岁的王思洵在9月开启了她在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留学生活。从印度室友与她探讨“中国智造”的实惠好用,再到英国维修工人向她夸赞中国产的口罩,王思洵感受到了中国迅猛增长的全球影响力。 这是留学生在海外发挥中国文化使者作用的日常。祖国开放的坚定决心,给他们带来了在世界舞台上“乘风破浪”的自信和底气;同时,他们也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特别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出国留学事业在“十三五”时期得到了迅猛发展。据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4月2日援引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通报,中国海外留学人员总人数约有160万人,而这一数字在2016年仅为54.45万人,增幅达到193%。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之际,王思洵一度为就学和如何前往学校报到而担忧。在中国外交部、教育部、民航总局等多部门和中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馆的大力支持下,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在英国高校中率先推出了针对中国学生的包机服务。由中英两国合作策划、实施的留英“入学班机”,也开创了我国至贝尔法斯特直飞航班的先河。 乘“入学班机”抵达贝尔法斯特后,王思洵还收到了中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馆和中国学联为他们准备的防疫物资。今年4月,中国外交部启动了为海外中国留学生配发“健康包”的计划。“党和政府时刻牵挂着广大海外留学人员的健康与平安,祖国永远是大家坚强的后盾。”时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耿爽曾表示,中国驻外使领馆会陪伴在大家身边,坚定不移地与广大留学生风雨同舟、共克时艰。 疫情也是对我国“十三五”期间优化教育对外开放布局成果的一次考验。201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到今年6月,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达2282个,其中本科以上机构和项目1196个。我国已有具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10所、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21家。 今年9月,为解决部分留学人员的现实困难,教育部提出,允许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内地(中国大陆)与港澳台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考核招录部分符合特定条件的出国留学生,双向选择,择优录取,为学生提供国内求学机会。上海纽约大学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在2020年秋季学期,该校通过Go Local(就近入学)项目接纳了来自纽约大学和纽大阿布扎比校园的约2300名中国籍本科生和800名中国籍研究生到校就读,有效缓解了防疫特殊时期中国留学人员的就学困难。 毕业于中国第一所中外合办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刘芮希,已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非洲能力发展研究所实习了近两年。2018年11月,她作为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派留学人员,到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协助研究所项目官员完成教师教育和课程发展等领域的项目工作。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机制,有计划地培养推荐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有机会成为全球化新时代的国际人才。 今年7月,由刘芮希所在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和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共同发起,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和国家开放大学协同设计和开发的“非洲教师在线和远程学习课程”正式上线,希望借此为受疫情和学校关闭影响的非洲教师提供远程教学支持。 “国家现在给予国际组织人才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刘芮希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说,前几年,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只开放给部分重点高校,如今已经改革为公开遴选,所有感兴趣和达到相关要求的人员都可以自行申请。同时,国家留学基金委还在实习期间为公派留学人员提供奖学金和一次往返国际差旅费用,“非常有利于青年学生更加深入地在国际组织内学习和成长”。 限制更少、渠道更宽、支持更大,“十三五”期间,国家对留学人员工作高度重视,不仅着眼于“走出去”,更发力于“引进来”。以简化留学回国人员办事程序为例,教育部从今年11月1日起将正式取消实行了近15年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消息一出,不少留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留言感慨,“终于等到你!”程序简化极大地方便了他们回国就业和生活。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留学回国人数达到35.35万人,是同期出国留学人数的85.41%,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就业。(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