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接连发布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相关文件,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也先后作出了体育要留家庭作业、体育中考分值要与语数外等主课看齐的表态。家长们对此可以说是既支持又忧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日采访了多名家长,家长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学业负担与体育锻炼争抢时间的矛盾上。深圳的吴女士,近段时间已经明显感受到孩子所在学校对体育工作有了变化,比如,孩子所在的小学已经开始布置体育作业了。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加强,吴女士说自己举双手支持,但是说到未来体育中考的分数会增加,甚至高考都有可能增加体育测试,吴女士感到有些难以接受。吴女士说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运动天赋,但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她平时安排孩子参加的运动并不少,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运动能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目前,深圳体育中考的分值是30分,明年将增加至50分。吴女士表示,体育中考分数的增加,无疑对于体育不够优秀的孩子是非常不利的。她说,在深圳,一个孩子中考上的一分之差,中考排名可能就会发生几百位的变动,体育中考分数增加之后,孩子们因运动水平的差异造成的中考分数差距也将放大,孩子如果在体育中考上差了几分,很可能就会因为总成绩差了这几分而与优质高中无缘。为了弥补孩子在体育中考上因个人天赋和身体条件造成的差距,只能在文化课上更加努力,以尽可能通过文化课成绩追分,无形之中,孩子的学业压力就会加大,而据她了解,现在深圳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已经非常重。吴女士说到这就感到非常无奈,她说,体育中考增加分值的目的是为了让学校、家长、孩子更加重视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并不是为了选拔运动员。那么,在体育中考的评价指标上,是否也可以更多地体现在孩子的健康水平、运动习惯、运动素质发展方面,尽量让孩子与自己比,而不是与其他孩子比。江苏的詹女士,孩子正在上初二,再过一年,孩子就将进入关键的初三,也将面对中考这一关。詹女士说自己的孩子算是学习效率比较高、写作业比较快的,即便这样,每天写完作业也都在晚上10点半之后。到了这个时间点,想让孩子运动一下就变得非常困难。詹女士说自己还是比较注意让孩子有一个运动习惯的,现在的做法就是周末安排孩子打一次羽毛球,寒暑假安排孩子参加游泳的长训班。但是在平时,孩子确实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去运动,因为繁重的学习任务已经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联想到新闻中时常传出学生在运动中晕倒乃至猝死的消息,詹女士认为,真的不是家长不想让孩子运动,而是孩子根本没有时间运动。詹女士说,体育中考增加分数,表明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这是好事,但让孩子运动起来的前提是孩子得有时间、有精力去运动。山东的秦女士,孩子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她说孩子目前的体育活动还是比较多的,学校也要求孩子每天在家进行跳绳、坐位体前屈等运动和身体素质训练,但她认为只是因为孩子现在上小学才有这么多的运动时间,“小升初是孩子按照学区对口或排位入学,不存在升学压力,学业负担没有那么重,孩子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用来运动。”秦女士说,一旦上了初中,情况就大不相同。秦女士一位同事家的孩子今年刚刚完成中考,秦女士了解到,这个孩子在初中阶段,经常写作业写到深夜12点。所有想考上济南比较好的高中的初中生,初中3年都不会轻松,秦女士疑惑的是,在如此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孩子还有时间参加运动吗?秦女士认为,现在要让体育中考增加分数,但是如果其他文化课学习的压力不减下来,体育无疑就成了孩子们新的负担。“我想这也是很多家长一方面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加强,另一方面又对体育中考增加分数持质疑乃至反对态度的原因吧”。上海的李女士担心,学校体育从不受重视的极端会走向纯粹成为应试手段的极端。李女士的孩子即将升入初中,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她很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支持孩子在业余时间参加足球、游泳等多种运动。李女士认为,随着孩子学习压力的加大,业余留给体育的时间肯定会越来越少,这更凸显出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如果学校能确保学生每节体育课和每天的体育活动都能高质量的完成,体育进不进中考、进不进高考都将变得不重要。李女士担心的是,如果体育中考分数增加以及未来有可能进入高考的结果,只是让学生们以应试的态度去参加体育运动,那她将坚决反对,“我希望教育部门能从学校体育的工作过程,比如体育课的质量、体育活动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运动习惯养成等角度去考核学校,而不是把体育考试的成绩作为首要指标。作为家长,我们想要的是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热爱运动的人生,而不希望孩子成为那种虽然能够应付体育考试,但实际上身体素质并没有太大提升、也没有自己喜欢的运动的考试能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慈鑫)
9月12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特设“新生独立报到奖”,鼓励学生独立开启大学生活,该校共有1000多名新生申请该奖项。视觉中国供图 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司天梅教授认为,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非常必要。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根据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数据,我国心境障碍终身患病率是7.4%,主要包含了抑郁症;焦虑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7.6%。三四十年前,医学界曾认为儿童青少年不会发生抑郁症,然而近些年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不仅也会发生抑郁症,而且抑郁症对儿童青少年影响更为严重。这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点相关,高中、大学时期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成长变化最快的时期,也是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好发时段。儿童青少年一旦发生抑郁症,很多会持续到成年。 与成年抑郁症一样,青少年抑郁症的病因及病理机制尚未确定,近年来的研究提示,可能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以及一些个体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相关。不容忽视的是,青少年抑郁症的产生也与个体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变差、应对压力技巧不够等有关。青少年在高中和大学期间不仅面临学业压力,有时还要承受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及一些意外社会应激等压力,如果没能及时有效舒缓压力和引导以正确应对及排解这些应激,就有发生抑郁症的风险。青少年有时无法适当表达他们的不良情绪,可能会出现冲动性行为,甚至有自残和自杀的风险,必须引起重视。 并不是所有的“抑郁”都是抑郁症 司天梅同时指出,出现抑郁也不必过于紧张,很多人只是短暂地出现抑郁情绪,并没有达到抑郁症的程度。司天梅举例说,有的孩子因为考试没考好,情绪低落,忽然对自己没了信心,这就只是抑郁情绪。孩子出现抑郁情绪后,家人、老师或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及早给予帮助,引导孩子有规律地生活,调整学习方法,鼓励孩子树立对自己的信心,帮助他走出目前的困境,找到下一个努力的目标。只要及早发现,及早进行心理支持,孩子的抑郁情绪就可能被纠正过来。 司天梅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抑郁症有严格的诊断标准。抑郁症是以抑郁情绪、思维缓慢、行为异常为核心的一种精神障碍,并不是所有的抑郁情绪都是抑郁症。至少要符合5条症状标准,症状持续至少两周以上,并且影响到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才能被诊断为抑郁症。抑郁症的表现除了有抑郁情绪,还有认知功能障碍,例如自我评价低、自责、感觉无助、悲观、敏感、注意力不集中、爱忘事等,有些人还会伴有躯体反应,例如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疲乏易累、精力不足、头晕、身体疼痛等。 司天梅说,抑郁筛查也不同于抑郁诊断。筛查问卷只能筛查出一个人可能存在抑郁情绪,但并不能通过筛查就诊断一个人是否患有抑郁症。对于筛查结果异常的学生,司天梅建议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断,看看是不是抑郁症。 司天梅介绍说,临床实践中,抑郁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抑郁症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解决,有很多针对儿童青少年的认知行为治疗,能够帮助孩子减轻症状,走出抑郁。中重度抑郁症则需要接受药物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虽然无法预测,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例如引导孩子规律生活和保证充足睡眠,培养某种兴趣爱好,养成运动习惯,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帮助孩子调整认知方式,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等。 青少年心理问题折射出家庭沟通方式需要改善 司天梅在临床中发现,很多青少年的情绪问题来自与父母沟通方式存在问题。很多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替孩子解决”很多成长中需要孩子们自己思考、作抉择或处理的问题,使孩子们在学习生活或交往中,遇到问题自己没有应对能力和处置经验。也有一些父母对孩子期望值很高,经常在言语和行动中流露孩子做得不够好,“怎么就不如邻居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好”,这些也在无形中让孩子心里有很大压力,从而产生不自信的心理。“这些孩子可能会特别想要获得外界的认可,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自信,不开朗,不会敞开心扉跟同学交往,很敏感。或者遇到问题、挫折时,采取回避和逃避的行为方式,比如对上学产生抵触情绪等。但是,家长往往也会觉得很委屈,会觉得‘我们为了这个孩子全身心付出,但是孩子却不理解’,所以其中可能还有家庭沟通方式的问题。”司天梅说。 因此,对于青少年抑郁症,还是应该采取综合干预。司天梅说:“除了必要时的药物治疗,我们更愿意联合进行系统家庭心理治疗,这样家长们就能够学习到如何看待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怎么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为了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司天梅建议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锻炼他与同龄人交往的能力,引导孩子走出家门,认识社会。还要训练孩子的自律能力,让他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而不是一切替他安排好。“家长大包大揽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成长的机会。不懂得自我管理的孩子,在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完成作业等方面都会出现问题,也就会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从而导致情绪问题。”司天梅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漫画/陈彬 “有家长想一起组个跳绳班吗?课后一起学跳绳。”开学没多久,一年级新生的家长群里出现了这样的微信。号召一发出,家长们纷纷在群里积极报名。不一会儿,10人的跳绳班就满员了。“没赶上这波的别急,咱们再‘团’一个新的班。”(10月26日《北京日报》) 在很多过来人的印象中,对于天性喜欢蹦蹦跳跳的孩子而言,跳绳可谓是小菜一碟。两三个小伙伴,一小片空地,就可以欢快地跳起来。一桩轻松加愉快的小事,何以竟然也需要通过报班解决?孩子玩着就能学会的跳绳,如今还得报班才能学会吗? “就差吃饭睡觉也培训了”“家长需要报父母课堂”“国人的攀比心理”……透过网友的戏谑调侃,不难感受到跳绳培训班背后的应试思维。 跳绳尽管只是一种极其普通的运动,但对孩子们身心发育成长却起着重要作用,除了对孩子的关节肌肉发育、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发育和协调能力、灵敏能力提升等有帮助,科学的跳绳训练还可以促进骨骼生长,一定程度上有增高的可能性。益处良多,简便易行,锻炼娱乐融于一体。正因如此,早在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就将跳绳纳入其中,跳绳成了所有学校的“标配”。 孩子开开心心跳个绳,真的有这么难?如果不参加专业竞技,跳绳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只要坚持练习,自然就会熟能生巧。即便是协调能力相对比较差的孩子,摆正心态,适当降低点要求,家长多陪同激励,一段时间之后,基本上也不会有大问题。尤其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在家长陪伴下进行亲子运动是最好的选择,运动培训班反而不是首选。 但在现实中,一些习惯于“竞争”的家长,往往一听到有要求就紧张,在“起跑线”思维之下,哪一项都不能有丝毫落后。一旦发现自家孩子与同龄人相比存在差距,便会立马焦虑不已。孩子会跳绳的家长沾沾自喜,而孩子没学过跳绳的家长焦虑万分,“报班”成了“落后”家长们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之一。 其实,如果孩子在跳绳方面真的遇到问题,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冷静分析情况进而寻求合理对策。但很多家长一遇到问题,就想到培训班,以至于跳绳班近年来呈日益火爆之势,收费价格从三四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为了让孩子尽快学会跳绳,本无可厚非,但这种简单的事情也要交给“专业的人”来解决,某种程度上是家长在推卸责任。家长没必要过度迷信培训班,让运动成为陪伴孩子终生的一种兴趣爱好更为重要,如果异化成为应付学校的考试而去学习,小心抹杀孩子锻炼的乐趣。相比于那点简单的技术,家长的陪伴鼓励不仅更重要,而且也是一种极好的亲子活动,却偏偏想着“花钱买安心”,令人无语。 窥一斑而知全豹。跳绳只是小事,但逢班必报背后所折射的诸多问题,却足以引发深思。(胡欣红)
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将于2020年11月1-10日进行。报名前,考生须先进行报名注册,注册时间为2020年10月28-31日,报名网址:https://pg.eeagd.edu.cn/ks;考生预报名时间为11月1-6日,确认时间为11月6-10日。10月26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关于报名的实施细则。报名前,考生需通过普通高考报名系统进行用户注册。报名时,考生凭报名点(中学)派发的考生号,以及注册时设置的密码登录报名系统,了解报考须知,签订《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在网上自行录入本人的报考信息,按要求采集和上传相片,并交纳报考费,然后在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确认报名时间内到市、县(市、区)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确认报名资格、校对报考信息、采集指纹和打印报名校对表。相片上传不成功的考生,可在确认报名现场补摄像。报考类别分为普通类(物理)、普通类(历史)、体育类、艺术类、单考单招类、退役士兵类及“3+证书”类共七大类。其中,艺术类包含音乐类、美术类、书法类、舞蹈类、广播电视编导类、艺术校考类。单考单招类是指报考高校单独组织考试(含免试)及单独录取的保送生、高水平运动队(单招)、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职教师资、残障(单招)、高职自主招生、高职三二分段、依学考成绩录取、五年一贯制和消防救援(单招)的考生。考试科目采用“3+1+2”模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一考试科目,“1”为在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的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2”为在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的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简称“四选二”,下同)。普通类(物理)考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四选二。普通类(历史)考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和四选二。体育类考生考试科目为:在普通类(物理)或普通类(历史)考试科目的基础上加考体育术科。艺术类考生(含音乐类、美术类、书法类、舞蹈类、广播电视编导类、艺术校考类专业)考试科目为:在普通类(物理)或普通类(历史)考试科目的基础上加考艺术术科。外语选考语种为英语、日语、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中的一门。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须参加英语听说考试,英语听说考试单独进行。(全媒体记者 曾俊)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姜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其中,营销员、保洁员、餐厅服务员、保安员、商品服务员、家政服务员、客服人员、房地产经纪人、快递员、车工等位于“最缺工”职业前10位。据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介绍,这一排行是人社部组织102个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收集汇总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有关招聘、求职需求等信息基础上,形成的100个招聘大于求职的“热门”职业,具体名单可在人社部官网进行查询。卢爱红表示,与二季度相比,本期排行招聘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呈现“双下降”。100个职业的招聘需求人数环比下降11.6%,求职人数下降33.8%。求职人数下降更明显,缺口人数有所扩大。缺口数从二季度的74.6万人上升到了82.4万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二季度复工复产带来的需求反弹出现回落,市场供求开始恢复常态,但‘最缺工’的100个职业供求关系仍然比较紧张。”卢爱红说,这里头,生产制造及相关人员、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涉及38个职业,专业技术人员涉及18个职业。三季度排行还显示,制造业需求复苏明显。新进排行的28个职业中,仪器仪表制造工等19个职业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占比是67.9%。短缺程度加大的15个职业当中,装配钳工等5个职业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占比是30%。同时,中学教育教师、小学教育教师也首次进入100个“最缺工”职业的排行榜。大学生就业方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和智联招聘推出的报告显示,三季度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指数环比有所回升。企业招聘需求逐渐增加,而求职投递人数逐渐下降。分行业和职业看,新基建行业人才缺口较大。中介、销售、服务类招聘需求环比增幅较大,就业市场相对宽松;教育培训、保险、房地产及建筑工程、互联网及电子商务、通信及网络设备、银行等行业的就业景气也较高;IT管理、硬件开发类求职竞争激烈。
日前,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简称《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与载体,在向公众展陈文物之余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在当今文化传承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作为文化、历史、知识的传播机构,博物馆仅标注文物尺寸、年代只是简单见其形,通过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传播方式,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将文物本身承载的“精气神”有效地传递给受众,才能实现成风化人初衷。博物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而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尤其重要。我国博物馆虽然日益重视中小学教育工作,但一些博物馆还缺少能够胜任辅助中小学教育的高级专业人才。这就需要将博物馆教育相关培训内容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内容,加强博物馆专业学位教育相关方向的人才培养,及时满足博物馆教育人才需求。博物馆怎样才能设计出中小学校真正需要的教学项目,让中小学生喜欢运用博物馆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是博物馆必须下大力气研究的课题。一方面,要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增强博物馆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另一方面,提升博物馆研学活动质量,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同时,博物馆应拓展合作渠道,特别是发展馆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博物馆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做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推动力,是提高博物馆教育质量的保证。这就需要将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项目纳入博物馆运行评估、定级评估、免费开放绩效考评等体系,纳入学校督导范围,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就不同类型的博物馆而言,需要通过针对性和持续性的规划课程内容、精准选择受教对象,深度耕耘,发挥出博物馆教育的独特作用,使博物馆成为中小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更好发挥博物馆文化育人功能。
图为李翠利在书苑里带孩子们参加文化活动。 河南内黄县村民李翠利在自家超市货架间建起书苑,推广乡村阅读。从借书人寥寥无几到村里阅读氛围越来越浓,12年来,书苑受众达30多万人次,点燃了村民对阅读的向往与热爱,为他们照亮了更广阔的世界。 河南安阳市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村民李翠利爱读书、爱写诗,她在自家超市建起微光书苑,12年来坚持推广公益阅读,还组建起百余人的基层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团队,累计借阅达30余万人次。 “去吧,向前方,让心温暖心,让光点亮光。”李翠利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种下满地金黄的庄稼,才是为旷野除草的最好办法” 走进李翠利的超市,她指着里面几个书柜说:“这就是微光书苑。现在有10多平方米、4000册书,既是阅读室,也是给孩子们上课的地方。” 2005年,李翠利在村里开了个小超市,很多村民经常来买东西。“在超市支个麻将桌吧,俺们打牌,你挣钱。”面对村民的提议,李翠利却有自己的想法。 在她家,祖父好写字,父亲乐读书,李翠利在忙碌之余也坚持读书、写诗。李翠利自己爱书,也想让更多人读书。“种下满地金黄的庄稼,才是为旷野除草的最好办法。”李翠利想到曾在书中看到的句子,“要驱赶心灵的荒芜,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广阅读。” 2008年春天,李翠利自掏腰包买来300本旧书,又拿出她自己收藏的200本书,把它们摆在了店里。她在超市货架中间辟出一片阅读空间,用4张A4纸打印出“微光书苑”4个大字,贴在书边的墙上。 不要证件、不办手续、不收钱,零门槛借阅,书会不会被一借而光?李翠利曾一度担心。但实际上,书苑刚办起来时,前来借阅的人寥寥无几,有些人甚至根本没注意到货架上还有书。 “自己的藏书,亲戚朋友家的书,能找的全都找来了” “拿本书回去看吧,不要钱。”无论是否得到回应,李翠利都一遍遍对来买东西的村民重复这句话。 看到孩子们来超市,她又开始琢磨,“能不能用发糖的方式来吸引孩子们读书?”一开始,只要有孩子来借书,李翠利就发给他们糖吃。还书的时候,她还会问一些问题,主人公是谁?对什么情节印象深刻?回答出来的孩子可以领到铅笔、橡皮,写了读后感的还能得到笔记本…… 来的孩子越来越多,村里大人也开始问了:“小孩看书有奖品,我们看书有没有?”“有呀!”李翠利说,她准备了小毛巾、牙刷,虽然不是特别贵,但鼓励阅读很有效。李翠利说,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大人、孩子相互带动,村里阅读氛围越来越浓。 “一开始真是为了糖,后来也真是为了书,《居里夫人自传》我就看了三遍。”今年参加完高考的19岁女孩李梦洁是微光书苑的第一批读者,“有时候看书入迷了,吃饭都是匆匆忙忙的。” 借阅的人多起来,书渐渐不够用了。“自己的藏书,亲戚朋友家的书,能找的全都找来了”。看着逐渐借空的书架,李翠利又喜又忧,“上哪儿找更多的书呢?” 除了家庭必需的开支,余下的钱她都拿来买书,内黄县的旧书摊、大小书店、机关单位,李翠利跑了个遍。任何能想到的法子,李翠利都试了个遍。有人质疑,有人嘲笑,她却始终坚定。 家人的支持也给了她很大鼓励。母亲编麦秸秆草帽攒下的2000元,给她拿去买书;大姐给父亲买衣服的钱,父亲揣在兜里,直奔书店;二姐每次来走亲戚,手里提的不是水果,而是两摞书…… 李翠利一家人自费创办微光书苑、在乡间推广阅读的事迹,开始受到外界关注。越来越多的机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与她联系,上海一家公益组织一次就捐赠了3吨书。书,总算是慢慢供上了。 “我只想让这束在田野间聚起的光,照到更多乡亲” “为什么起名微光?”“就是一个农村小超市的货架上,摆了几本书,本身就非常非常微小。”李翠利说,“微光虽微,可以不断点燃火种。” 随着微光书苑名气增大,不断有其他人想要加入,李翠利开始发展合作伙伴,由微光书苑免费配书,进一步扩大乡村阅读的推广范围。最多的时候,微光书苑的零门槛借阅模式有27个合作伙伴,书苑走进了超市、旅店、诊所、幼儿园,受众达30多万人次。 越来越多“微光”汇聚起来。69岁的村医李桃臣,将自己医疗卫生方面的书籍全部拿出来共享;退休教师李新全多年来坚持给孩子们辅导作业;大学生李幽茹从小学开始,就帮忙组织微光书苑阅读分享活动…… 2015年,李翠利去北京参加一个论坛,论坛上北京大学教授王子舟的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一座图书馆里的学校要比一个学校里的图书馆更重要。” “要让微光书苑不仅能读书,还能‘读’电影、‘读’音乐,看更广的世界,学更多的知识。”李翠利受到启发,“微光书苑也要有自己的学校。”如今,小小演讲家、旧物改造、科学小实验、民俗传承等活动,已成为微光书苑的固定项目,这里已经成了村民尤其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些年,李翠利收获了诸多荣誉。“也许乡村图书馆做成什么样,没有标准答案,我只想让这束在田野间聚起的光,照到更多乡亲。”李翠利说。
“我希望新疆的孩子能和北京的孩子一样,享受到同样优质的教育”,新疆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的教师魏恒博说。从2018年起,北京市大力出资实施大学生支教项目,面向全国大量招聘实习支教大学生。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95后学生魏恒博成为实习支教团的一员,2019年8月来到和田后,他被分配在和田市阿克恰勒乡第二小学实习支教。在阿克恰勒乡第二小学实习期间,魏恒博主要讲授语文课程。新疆和田实习支教结束后,魏恒博作了一个重要决定:留下来。今年7月,他考入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成为一名教师,明年9月份他将正式入编。扎根和田,并不是魏恒博“一拍脑门”的决定,他更看重的是在这儿能实现的人生价值。“每个月除去五险一金到手也有5000多块钱,这并不比我家乡的教师收入低”,魏恒博说,具有现代化设施和超前教育理念的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也给了他更多发展的空间。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的,还是和田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睛。至今,实习支教的那段时光仍然让魏恒博记忆犹新。虽然当初很多孩子听不懂汉语,但每当魏恒博打开PPT,向孩子们展示北京天安门、故宫时,他们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光芒,当时,魏恒博就决定,再苦再难,也要教他们学会汉语,掌握更多知识。在和田当老师,与家乡有什么不同?魏恒博觉得,民族情感会更深一些。他仍然记得,第一次抵达和田机场时,来接他们的和田市教育局支教办主任许久浩说了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只有到了这儿,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命运是紧紧连在一起的。魏恒博不是唯一一个通过实习支教留在新疆和田的大学生。近年来,和田地区人口大幅增加,学生数量增长迅猛,到2020年全地区在校生约84万名,比2012年翻了一番多,同时不胜任国语教学能力的教师占比较大,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2018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对口支援新疆工作部署,缓解教师严重短缺问题,北京采取以政府购买服务举措支持和田地区面向全国招聘高校大学生赴和田实习支教,构建了“一举四效”北京模式,有效助力和田教育扶贫,得到广泛欢迎和高度认可。此举在19个援疆省市中走在了前列。北京援助的大学生支教项目实施以来,两年共投入援疆资金1个多亿,招聘支教大学生约1.2万名。1万余名实习支教大学生的到来,为和田地区解决五分之一的教师缺口。记者手记:每年都有大学生到全国各个地方支教,无论多贫穷、多偏远的地方,至少语言是相通的。来新疆支教,魏恒博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语言不通,但让我感动的是,他在努力教孩子们国语的同时,也在默默学习维吾尔语,真的很用心。当然,令我更感动的是,北京为了给和田引进更多人才、留住更多人才,开创了“招聘大学生支教”的新模式,为支教大学生发放补贴,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文/本报记者 刘婧)
近日,有媒体援引《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中的数据指出,未成年人触网年龄再次降低,网络素养需要培养。该报告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显著高于中国总体互联网普及率(64.5%)。媒体同时还援引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7年发布的报告称,全世界每天有超过17.5万名儿童第一次上网,平均每半秒钟就会新增一名儿童网民。事实上,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一代,作为经历了“停课不停学”洗礼的新一代未成年人和家长,今天再看儿童触网的种种数据,已经很难产生触目惊心之感。网络之于儿童,正如同牛奶、玩具、城市之于儿童一样,成为现代文明中自然而然的童年陪伴。网络已经广泛存在、易于获取,其对于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很难说就比过去的网吧时代更大。生活的需要,给了网络充分渗入的可能,也同时给了网络以日常生活的普遍约束。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何看待和提高我们的网络素养,其实也是如何看待和提高我们生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养成的主战场和第一阵地,而家长则是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主要责任人。根据清华大学2014年公布的对700多名本科生的一项测试结果,家庭教育与网络成瘾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家长的作用和家庭的教养环境,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养成中将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样的结论符合我们对日常生活的认知。儿童较早触网和家庭网络覆盖并非造成网络成瘾、行为失常等后果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家庭很早就开始让孩子看电脑或者平板,较早地让孩子使用电话手表甚至手机,但只要时间、内容、方式适当,孩子依然可以开朗阳光,关注现实生活,并且从网络中学到大量知识以及为人或者做事的道理。而那些因为网络使用滋生各种问题的家庭,一般来说,家长的自律水平和家庭的教养水平也同样存在问题、漏洞和风险。因此我们在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等共同作用,创设一个适合未成年人触网的环境之外,更要加强家庭教育和家长教养水平的宣传、培训和帮扶,专门针对未成年人上网的利与弊开展专题宣讲和培训。一方面聚焦家长和家庭这个主战场,以儿童的互联网使用为着力点,综合提高家庭的教养水平,降低电子屏幕对于儿童身心发育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加强社会联动,强化法律底线,为儿童上网提供一个合规合法的清朗环境。如此,我们就能从法律底线保障和家庭正向引领两方面,共同建立网络“原住民”一代应有的网络日常生活价值、规则和习惯。(作者:肖罗,系教育研究者)
发泄球、捏捏乐、摔不碎的灯泡、挤蛋小鸡、尖叫玩具鸡、指尖陀螺……近年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解压玩具成了玩具市场的“新宠”。近日,广州市消委会发布部分解压玩具的比较试验结果,并发出消费提醒:目前市面所售解压玩具可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标识信息缺失严重,建议广大消费者谨慎购买。人,无所不在压力之中。孩童有考试、升学的压力,大学生有深造、就业的压力,而职场人士则有结婚生子、升职加薪、养育儿女、赡养老人等压力。解压玩具的盛行,与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代人的内心焦虑和压力不无关系。然而,广州市消委会的试验显示,这些解压玩具可能会让人开了心却伤了身。而且,解压玩具普遍存在标识信息缺失的情况,有些连产品名称和生产者名称都没有。解压玩具市场之所以乱象丛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目前暂无针对成人解压玩具的标准,不同的制造商往往根据自身对于产品的定位、工艺技术水平和使用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执行标准进行生产并销售。显然,相关管理空白亟待填补。怎么补?其一,标准从严。我国已有儿童玩具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对增塑剂的限制及玩具的音量等都有严格规定。解压玩具虽标榜“主要供成年人使用”,但也有不少儿童在玩,所以儿童玩具国标对其亦应适用。其二,强化监管。对于“三无”产品,不仅要向消费者发出警示提示,而且要及时将其清除出市场。众多通过解压玩具发泄负面情绪的人士也须明白:玩具只是一个道具,不可过于依赖。克服压力的根本之道还在于找出压力的症结所在,并学会与压力相处。前些日子,温州一对农民夫妇跳舞的视频火遍网络。这对面临身体和精神双重压力的夫妇,选择跳“鬼步舞”来缓解压力,他们早也跳,晚也跳,跳出了车祸、疾病的阴霾,也跳来了乐观向上的生活动力。其实,相比较解压玩具,每个人更需要寻找自己的“鬼步舞”。(胡俊)
近年来,由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发起的城市“人才争夺战”持续引发社会关注。多个城市出台户籍、住房、教育、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优质人才前往定居。其中,不仅有成都、重庆、天津、南京等城市作出反应,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参与其中。前不久上海出台新政,大幅降低名校应届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更是将社会讨论热度推至新高。该如何看待这场“人才争夺战”?从人口角度来说,人口态势的变化使得劳动力成为城市竞争中最关键的生产要素。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3.4‰,“十四五”期间的人口增长率将趋近于零。比总人口更早下降的,是劳动力的比例和规模,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于2013年达到10亿峰值之后,以每年300万的速度递减。不仅如此,我国正进入老龄化加快推进的时期,一线城市户籍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更高,上海就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严重老龄化的户籍人口已无法承担城市竞争的主力,未来必须依赖外来人口为城市注入创新活力。值得提出的是,中国人口流动迁移正在发生转型,流动人口的规模正以每年300万的速度递减,流动中心也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从城市发展角度来说,对人才的渴望也反映出城市产业发展的旺盛需求。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清洁能源、基因等新技术为主导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为城市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产业结构已经逐步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重化工型转向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2019年,服务业产值占GDP总量已超过5%,远超第二产业;在第二产业内部,工业机器人、光电子器件、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也保持高速增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四新”经济使得区域竞争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城市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对高技能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高涨。根据人口红利的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便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条件,从而形成高储蓄和高投资的宏观经济格局。在改革开放的前40年间,凭借人口转变后的丰富人口红利,我国发挥了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融入国际分工,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在第一次人口红利消耗殆尽之际,我国即将迎来第二次人口红利。第一次人口红利主要来源于人口低抚养比导致的高储蓄率,第二次人口红利则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高投资回报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点将从提高劳动投入转向提高人力资本。第一次人口红利得益于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数亿具有基础教育水平的劳动者。第二次人口红利将受益于我国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长期、持续努力。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从2000年的42.8%和12.5%提升至2019年的89.5%、51.6%。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规模将达3亿,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一数字到2050年将达5亿。这意味着,我国未来将拥有全球最大规模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群体。劳动力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石,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累积正推动我国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在这一大背景下,不论是传统工业城市还是新兴产业城市,吸纳优质人力资源都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不二法门。不过,不断加码的货币补贴并非城市吸引人才的最佳方式,城市管理者有必要建立长期的、可持续的人才战略,避免政策激励带来的短视效应。树立健康的人才观,促进城市人口、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同发展,一方面要继续从国家层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人才流动障碍,扩大劳动力市场规模,提高城市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人口红利的经济效率转化。另一方面,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是人才战略的核心,创新型、知识型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需要人才,也吸引人才,城市应依托企业研发平台、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起优势产业的产研融合孵化机制,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留住人才还需要各地不断推动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法治与就业、生活与生态环境。(作者:杨舸,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北京市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通知》日前发布。2021年北京籍考生高考报名2020年11月1日启动。与往年不同的是,从2021年起,统考英语实施听说机考。高考报名分三阶段根据通知,报名包括网上提交报名申请、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和报名资格现场确认三个阶段。2020年11月1日8时至4日20时为网上提交报名申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时间为10月12日8时至13日20时)。网址为www.bjeea.edu.cn或www.bjeea.cn。本阶段考生须提交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基本信息,同时需选择报名单位。考生后续报名资格确认、体检、成绩发放等相关事宜均由报名单位组织实施,本市学籍应届考生报名单位原则上为学籍所在中学,往届考生和京外高中就读应届考生报名单位为户籍所在区高招办或户籍所在街道(具体由各区高招办自行决定)。2020年11月8日8时至11日20时,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网址:www.bjeea.edu.cn或www.bjeea.cn。本阶段主要是通过报名资格初审的考生选报考试科目(项目)、填写个人简历等具体信息并缴费。第三个阶段为报名资格现场确认,根据安排报名资格现场确认工作截止时间为2020年11月20日,具体时间和地点由报名单位确定。完成网上个人信息填报并缴费的考生本人持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往届考生需持高中毕业证、京外高中就读应届考生须持就读学校开具的证明及思想品德考核意见,在职职工还须持单位介绍信)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办理报名资格确认手续。考生必须完成上述三个阶段且通过报名资格现场确认后,方能参加北京市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只能报考统考通知中提到,报考考试类型分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及单独招生考试两种,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只能报考统考,其他考生可任选一种。统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参加本科录取的考生还须根据拟报考高校(专业)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考试,本科录取考生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和选考的3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按《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方式的通知》要求折算后的成绩)构成。高职(专科)录取采用“统考+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招生模式,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组成,招生高校根据各专业培养需求从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定2门,所选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生成绩需达到合格。不参加本科录取只参加高职(专科)录取的考生可以不报考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统考英语首次实施听说机考统考和单考的外语考试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六个语种,由考生任选一种。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京教计〔2018〕20号),从2021年起,统考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为英语听说考试,共计50分,英语科目总成绩满分值150分。统考英语听说考试与笔试分离,一年两次考试,取听说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英语听说实行计算机考试,第一次考试于2020年12月12日进行,第二次考试于2021年3月进行。其他外语语种考试使用全国卷,听力考试一年两考,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外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考试时间以教育部文件为准。五类人员不得报名根据通知要求,报名需要符合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以及具有北京市正式户口,或符合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京政办发〔2012〕62号)、《北京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21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京考高招〔2020〕12号)规定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或在北京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须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通知中还提到,五类人员不得报名。分别为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高等学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需要说明的是,因升学原因将户口迁入我市集体户口的学生,除下列情况可在限定范围内报名外,其他情况不得报名:体育类中专校集体户口的应届毕业生,只能参加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考试;艺术类中专校集体户口的应届毕业生,只能参加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只能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记者 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