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出故障,淡定写作业,这一幕出现在苏州工业园区一小区电梯内。近日,苏州工业园区一名13岁的男孩在小区电梯发生故障后,居然不慌不忙地打开书包,拿出作业本,安心写起了作业,网友看了直呼“太淡定”。现场>>13岁男孩被困电梯,呼救后安心写作业根据监控画面显示,在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怡邻花园小区内,一名男孩背着书包进入电梯。在其按下楼层键后,电梯并没有运行。发现情况不对,他又多次按下电梯按钮,但是电梯依然没有反应。在确定电梯出现故障后,他便大声呼救,然而无人应答。之后他便按下了电梯故障报警按钮,和电梯维修人员报告事故后,独自等候救援人员的到来。等待救援人员的空隙,他默默地从书包里拿出了作业本,淡定地站在电梯里写起了作业,站着写累了,便蹲下来继续写。大约二十分钟后,救援人员赶来将电梯门打开,男孩从电梯出来后立刻赶往学校上课。讲述>>“恰巧有两道题目没做出,就拿出作业继续思考”记者了解到,被困男孩名叫赵宏伟,他是唯亭学校的一名学生,事发时,赵宏伟正打算从家里出发去学校上课,然而,小区电梯突然出现了故障。对于这个突发状况,赵宏伟告诉记者,他当时并不害怕,只是不想上学迟到,因为恰巧有两道题目没做出来,便拿出作业来继续思考。“有两道计算题之前没做出来,当时就想再看一下,结果最后做出来了。” 赵宏伟笑着说。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副校长潘宁告诉记者,“这个孩子很让人佩服,淡定地面对电梯故障,科学求助的同时,还能专注学业,这和老师、家长的教育密不可分。我们将继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延伸>>被困电梯时,究竟该如何自救呢?如此心系作业的学生,让人很欣慰。那么,被困电梯时,该如何自救呢?苏州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提醒,被困电梯里,首先不能慌张。据江苏省电梯应急处置服务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共处置电梯应急处置困人故障31259起(涉及困人29980起,另有1279起为自行脱困),平均每天处置82起,到现场后平均救援用时约为5分钟。被困电梯后,应该第一时间与外界联系。拿手机拨打“96333”号码,报出电梯轿厢上“96333”安全标识的6位编码,然后耐心等待救援;如果手机没电或者没信号的话,可以找到电梯轿厢内的警铃按钮,与电梯值班室或电梯维修人员取得联系;如果以上方法还行不通,就要大声呼救,还可以选择拿身上的硬物来敲响电梯,比如像手机、女士穿的高跟鞋,发出声响引人注意。需要注意的是,千万别用手去扒电梯门;电梯一般不会自由落体到地面,如果电梯停在两个楼层中间,千万不要擅自试图爬出去;远离电梯门,耐心等待救援。(实习生 郭嘉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一边是忙碌的孩子,一边是陪着孩子的父母……几乎每个家长都给孩子报过各种补习班,可是,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或者是体育考试,你报过体能培训班吗?最近,重庆某购物论坛上,关于孩子报不报体能培训班的讨论成为热议话题,有家长不仅报班还报了多个,家长解释报班是未雨绸缪为中考做准备。培训班里都学啥?近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跳绳也要专训? 爸爸们不淡定了40岁的郑先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最近,他正在找专门的运动培训机构,想让9岁的大女儿去练跳绳。原来,前一段时间,在和朋友聊起孩子的教育时,他发现,身边不少朋友开始给孩子报体能培训班,有朋友的孩子甚至才4岁就被拉去了。“起初,我还笑了这些朋友,觉得这样做大可不必,连跑步、跳绳都要去参加培训,我们小时候没人指导不也很好吗。后来一了解,我发现还是自己想得太简单了。”郑先生说,经过详细了解,他觉得朋友们的选择还是很有道理的,一来可以让专业教练来指导孩子练习,尽可能避免损伤骨骼和韧带;二来可以让孩子有机会发现自己的运动天赋。郑先生并非个例,记者发现,最近,在重庆某论坛上,一篇关于该给孩子选择什么运动的帖子关注度就特别高,回帖数超过了283条。发帖人“hanphi”有个6岁的女儿,他在帖子中表示,女儿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上小学,但他已经开始进行小学的学科、体育、美育的准备,目前,对孩子抓得最紧的是“体能以及身体协调性”训练。在运动项目上,选择了乒乓球、跳绳、游泳,且都报了体能培训班。为此,孩子妈妈还抱怨说“连乒乓和跳绳这类体育都要上补习班,会不会丧心病狂了一些”。在后续回帖中,记者看到,有些家长就表示,孩子学龄前就报班学习了跳绳,还准备学兵乓球。也有些家长表示担心,不知道该不该给孩子报类似的体能培训班,或者该报哪些培训项目。还有一些网友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发帖人“操之过急,以后有大把时间学现在的东西”。市内各种运动馆 报名的孩子不少体能培训班真有这么火爆?记者来到江北区五里店附近一家青少年体育运动中心,训练场内有10多个孩子正在教练的指导下热身,而训练场外,则是陪同孩子们来的家长,在孩子们训练的时间里,有全程紧盯孩子的家长,也有看剧打发时间的家长。在渝中区大坪时代天街一滑冰场,记者看到,傍晚6点左右,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进行训练。滑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滑冰可以锻炼孩子反应力和身体协调能力,训练到一定阶段,还可进行升班,学习更高阶的花样滑冰。在渝中区大黄路经营一家运动馆的冉先生告诉记者,最近来学习的孩子挺多,对于这些基础差的孩子,他们往往是训练一个阶段后,才开始进行特定项目的训练。家长觉得效果还行 比在家瞎练好在五里店附近的青少年体育运动中心走访时,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她的孩子4岁起便开始训练,从最基础的体能训练到跳绳,一步步通关,如今,身体协调性越来越好,1分钟可以跳绳200多个,她比较满意孩子取得的成绩,认为报班进行体能训练还是很有必要。“班里有些娃娃3岁就开始了,我们的娃儿都来晚了,现在6岁了,才练习了几个月,感觉确实没有训练得早的娃儿身体素质好,比如耐力啊、协调性啊什么的,都看得出来有差距。”旁边一位父亲告诉记者,就是看到孩子班里有人报名了,他才带着孩子过来的。虽然觉得自己的孩子在这一块起步较晚,但是,他带孩子来体育运动中心,主要还是为了让孩子锻炼身体,没想过要孩子在跳绳上非要取得什么好的成绩。还有,娃儿平时报了舞蹈、画画课,“在这里训练,就是对其他课程的一个调剂,多一个课后玩耍、锻炼的地方嘛。”体考培训火爆 价格不便宜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一些家长目的很明确,针对中考体育项目,报体能培训班,就是为了锻炼孩子跳绳、立定跳远、掷实心球,要稳稳地拿下这三个考试项目。张女士的孩子今年初二,只要周末有时间,她都会带着孩子去渝中区一家体能培训机构参加训练。“孩子学习成绩不错,但是,不爱运动,尤其是立定跳远,成绩不是很好,我们担心她被体育考试拖了后腿,所以,现在正抓紧练习呢。”张女士说,比起在家训练,培训机构有专业的老师指导,会针对性地指出孩子的问题,她还是比较放心的,“总比我们什么都不懂瞎指挥强吧。”渝北区一家体育运动中心的工作人员叶女士告诉记者,他们这里除了少儿体能培训,还开设了小升初、中考体育培训项目,同等培训次数下,小升初、中考体育项目比少儿体能培训要贵一些,一学期培训次数15次,1次1小时,价格在2600元左右。“主要是针对小学高年级,以及初二、初三的孩子,这些孩子要升学,所以,不能在体育这一块落下。”叶女士说,报班这一类课程的家长也不少,孩子主要都是趁着周末时间来进行练习。选择体能训练班不可急功近利“在体能培训机构进行集中训练,一段时间以后,能获得提升,也就是说,还是有效果的。”在渝北工作的体育老师赵老师告诉记者,对于家长而言,选择合适的体能培训机构,应该综合考虑距离、场地设施、安全性、教练专业水平等等,尤其是游泳、攀岩等项目,更应该把安全性放在第一。赵老师提醒,体育运动,贵在坚持,家长千万不可急功近利,如果有条件,可以提早给孩子报体能培训班。但是,对于3~6岁的孩子而言,接触体育项目或者进行体能培训,主要还是提前接触,孩子也是以玩为主,不要奢求孩子可以掌握什么技能,也不必给孩子报太多培训班。(记者 朱婷)
每个步履不停的人,都是勇敢的追梦人。最近,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迎来了一批新生——他们是今年学校社会扩招的学生。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63岁,50岁以上的学生就有17人。有女儿在学校当老师,爸爸当学生的,也有儿子考上了这里,父母一起来就读的……这些看似特殊的“超龄”学生,都有一个大学梦,但曾因各种原因留下遗憾。如今,机会来了,他们说:有什么理由不去抓住?43年前和叔叔一起高考 今年和儿子一起上大学11月15日一大早,57岁的金华人邓卫东和46岁的妻子王旭萍,登上了前往温州的高铁。当天,夫妻俩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今年录取的其他690多位扩招学生,作为新生到学校报到。没想到有一天,加起来年龄超过100岁的夫妻俩能成为大学校友。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儿子邓翔,也在这所学校上学,和邓卫东同专业。所以,来自金华的这一家三口成了同学。对于邓卫东来说,这不是噱头,而是圆了一个43年的梦。邓卫东出生于1963年,1970年上小学,因为成绩好跳了一级,1974年上初中,1976年上高中。特殊时代,邓卫东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1977年高考恢复后,才上了两年高中的他,和其他考生一起进入考场。“基础薄弱,和老三届没法比。”邓卫东第一次参加高考,竞争对手有500多万,录取率低于5%。作为年纪最小的考生,邓卫东连考两年均落榜,只能把梦想深埋。如今,再过3年,邓卫东就到了拿退休工资的年纪,可他心里那颗想上大学的火种并没有熄灭。今年7月,儿子邓翔考上了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被畜牧兽医专业录取。邓卫东一有空,就浏览教育网站。9月份,他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看到了一则高职院校扩招的信息,发现自己符合报考要求。也犹豫过,想想年龄比较大,记忆力不如年轻人,担心考不上,但邓卫东坚信,人要有点精神,尤其是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儿子大了,夫妻俩经营豆制品生意红火,追梦时机到了。邓卫东不仅自己报名了畜牧兽医专业,还鼓励妻子一起去考试。夫妻俩最终迈出了这一步,邓卫东和儿子同专业,妻子选择了和本职工作相关的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说起来,畜牧兽医专业和邓卫东目前从事的领域并不相关,在他看来,选择这个专业,一方面是因为儿子就读于这个专业,另一方面,早在1957年,邓卫东的父亲也曾在金华农校畜牧兽医专业学习。父母儿子共大学,祖孙三代同专业,让邓卫东觉得非常有意义。10月25日,邓卫东和妻子一起参加扩招考试。有一瞬间,他甚至有些恍惚,时光仿佛回到了43年前。考场里,考生年龄参差不齐,只是自己已从年龄最小的考生,变成了年龄最大的那一批。把袁隆平视为偶像 63岁的他还有大大的梦想在今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扩招的学生中,和邓卫东一样圆了大学梦的还有很多,63岁的黄国强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他的女儿黄彬婷,则是这所学校的老师。“爸爸是学生,女儿是老师。”看着有趣,背后有一个退休老人追逐的梦想。黄国强的大学梦,已经在心底埋藏了半个世纪。1974年,黄国强高中毕业,三年后才参加高考,“没考上大学”成了留在他心里的遗憾。在退休前,黄国强从事建筑行业,靠着自学努力,他已是一名建筑管理专业的工程师。退休后,女儿黄彬婷了解爸爸,学校社会扩招,她把招生信息转发给了爸爸。因为女儿在校任职,黄国强对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很了解,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在农业科学研究院基础上创办的高职院校。另外,国家还给了像他这样的社会扩招生不少红利。“好几个涉农专业都是不需要学费的,我就想要报名考试,要去学习。”黄国强自己也没想到,他会是今年扩招生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但对学习、考试,他充满信心。黄国强的偶像是袁隆平。“袁老90岁了,还在不断摸索学习突破,这种精神一直鼓舞着我。我才63岁,一切都还不晚。”黄国强的大学梦圆了,而他选择园艺技术专业,是因为心里藏着一个更大的梦想。“园艺和建筑相关,新专业和我的老本行可以关联起来,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中。”上周日,黄国强已经到校园里上了第一堂课,网课暂时不会操作,他想找女儿帮忙。退休3年后,他仍想着通过学习,让自己进入一个全新领域。(记者 朱丽珍 通讯员 钟捷音)
亲子阅读是家庭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知名阅读推广人袁晓峰认为,亲子阅读不仅能够启迪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优秀的品格,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帮助父母成为智慧家长。但是,在我们身边,确实有一些孩子不喜欢阅读。这大概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时机不好,你可能总是在孩子和小伙伴们玩得开心,或沉迷于他喜欢的事情时要孩子阅读。其次是感受不好,孩子总被要求读某本书,不能选择自己想读的书。再次是缺少交流,没有父母的参与,孩子机械地阅读,感受不到其中的乐趣。要想让孩子爱上阅读,需要父母一起与孩子约定好阅读时间,比如睡前阅读;让孩子自主选择要读的书,家长给予指导,不要强制;父母陪孩子读,在阅读中创造共同的语言密码,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家长如何助力高效亲子阅读?阅读不是辨认字词,而是建构意义,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猜测、预测、推论是不可或缺的心理行为。古德曼在《谈阅读》中说:“阅读是预测形式、结构,最重要的是预测意义。”预测、讲读:“边读边想”我给闺女看第一本绘本书《没有耳朵的兔子》时,她很兴奋:“妈妈,你说有圆耳朵、方耳朵、胖耳朵、瘦耳朵、长耳朵、短耳朵,怎可能有没长耳朵的兔子呢?”“咱们继续往下看看,它是怎么样的?或者你猜猜它都会些什么?”“妈妈,太神奇了,其他兔子会做的事情它都会做,而且做得很好,躲猫猫时总是第一,谁都找不到它。唯一不好的就是有些孤单,就连狐狸都懒得追它。”故事在继续,突然画面一转,没有耳朵的兔子捡了一个蛋,变得开心起来,兔子每天给它讲故事、织帽子、带它游泳、看电视……期待着蛋的蜕变。“妈妈,你说孵出来的小鸡会不会有耳朵,会不会和没有耳朵的兔子一样呀,它总想找到和它一样的伙伴,它太孤单了。”“嗯,它希望是一只没有耳朵的小鸡,这样它们就可以永远在一起玩了,我猜是没有耳朵的,你呢?”翻着读着,小鸡出生了,“妈妈,它是有耳朵的,兔子失望了,还好小鸡很友善,拥抱它,与它一起玩,一起跳,虽说躲猫猫时老是输,但是它终于有个好朋友了。”预测是培养孩子利用已知信息和过去的经验,去推测将会发生的事,是直接推论;预测没有对错,只要推论合乎逻辑;预测能帮助孩子投入阅读,在接下来的阅读中,积极寻找证据。代入法、比较法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孩子是否喜欢和你做这样的游戏?“妈妈,我来扮演毛毛,你就扮演妈妈吧!”“爸爸,我来扮演肉包子,你来扮演狗吧!”“爸爸,我来扮演韭菜小姐,你来扮演鸡蛋先生吧!”抓住人物的特点,让孩子或孩子熟悉的人直接做故事的主人公,一起演绎孩子最感兴趣的片段,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参与感会激发孩子更积极地阅读,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能更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童话精神。通过角色扮演,父母也能更好地了解儿童心理。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找两本或几本有相同点的书,通过对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去理解人物和故事。比如《神笔索歌》和《神笔马良》两本图画书。书中主人公的相同点是:酷爱画画,技艺精湛,所画之物出神入化且具有神奇的力量,不畏权贵,只专注于绘画,同情并愿意帮助穷苦人。讨论法、延伸法以“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来启发孩子的思维和想象,让孩子自己编故事、画故事、写故事、讲故事,体验和展示自己拥有的神奇力量。父母平时与孩子一起阅读,可以采用我读你听、我问你答、角色扮演等方式讨论问题。可以由大人提问,也可以由孩子提问,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大人一定要认真对待,并与孩子一起讨论。大人提问不是为了难倒孩子,也不是对阅读的检测,而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感受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深入思考、深刻地理解人物,由此更喜欢阅读。因此,大人的提问一定要有趣,才有助于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张影)
当我们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很强势、很智慧、很有主见、很有规划的时候,我们就会把虚弱、笨拙、没主见、没目标投射给孩子。“妈妈帮不上你了”之所以难能可贵,是因为它意味着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基础关系是信任。我有个朋友,有两个学龄期孩子,但是她身上丝毫没有被孩子成绩绑架的焦虑。她笑着告诉我,她家两个孩子都被她“整”怕了,学习上的事情不敢再来麻烦母上大人了。故意当个“靠不住”的妈妈。朋友的大儿子上二年级时,有一次孩子问她:“妈妈,为什么冬天说话时会冒出很多白气?”她就胡说了一通。后来儿子照这样解释给老师听,老师听了哈哈大笑说,这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是热气遇到冷气的结果。那天她儿子回来兴师问罪,她立马装糊涂:“那你说说看为什么?”儿子将老师讲的复述了一遍,她立马说:“儿子,你这么一说,我一下就记住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她做了不少。她儿子逐渐明白,学习上的事靠妈妈是不行的,遇到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好的求助对象,我更愿意和孩子分享我对生活的态度,而不是教他们如何做数学、背英语。”朋友说。作为一名教师,我见过很多很用力的家长,不用力的家长实在稀有。妈妈的饭香让我越来越自信。朋友说,其实她母亲就是这么对她的。她母亲总说:“学习你得靠你自己了,妈妈帮不上你了,但是妈妈相信你都学得会。妈妈会给你做很多好吃的,让你吃得饱饱的,做题有力气。”所以她记忆里满是妈妈的独特饭香味,而随着饭香一起长起来的,是越来越多的自信。有段时间她其实也有点焦虑,在家长群里感觉很多家长都那么努力,多少会有点自责。但她跟母亲说起这个事情,母亲淡淡说了一句:“孩子永远都是有办法的,从你不信任他那个时候开始,他的办法就越来越少了。”于是她更坚定了,能云淡风轻地跟孩子说:“学习你要靠自己,妈妈帮不上你了。”孩子被信任,更容易有信心和勇气。很多妈妈在孩子学习上,都长期进行着控制与反控制的战争,甚至可能引发更为激烈的亲子冲突。其实,当我们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很强势、很智慧、很有主见、很有规划的时候,我们就会把虚弱、笨拙、没主见、没目标投射给孩子。这句话反过来也成立,我们需要一个虚弱的孩子,让我们看上去强势、有智慧、有主见、有规划,孩子可能成了我们压榨、自恋的对象。所以我们真的造就了很多虚弱的、不依靠父母就不行的孩子。我想起一个笑话,什么人最能安慰班上倒数第二的学生?倒数第一的学生。什么人最能安慰父母内心那个虚弱的小孩?一个更虚弱的孩子。“妈妈帮不上你了”之所以难能可贵,是因为它意味着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基础关系是信任。而一个获得信任的孩子,更容易获得高自尊,更容易积攒信心和勇气。(刘纯婷)
时至中年,我接受自己的样子,也接受自己孩子的样子。所以每当我有焦虑时,就安慰自己:我放低要求,孩子平安长大即好。在悲观中保持乐观,也是一种达观吧。孩子两岁时,我跳槽去了创业公司,工作的忙碌让我的内疚感与焦虑感逐级上升。那时看朋友圈里,妈妈们在带孩子环球旅行、讨论双语教学、研究幼升小、奥数班,我却在为难于孩子那句“妈妈再陪我5分钟”。后来我渐渐不那么焦虑内疚了,因为我想明白了很多事。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学会给自己松绑。如果将整个人生当作一场决战,“更成功、更优秀”就会多一分生存机会。但是,我承认在这个竞技场上,我早就输过,我一直在输,我“比下有余”,“比上远远不足”。年近四十,收入比我高、房子比我大、学养比我深、事业比我有成、魅力比我足的人,我认识太多了。可是,我敢说自己也蛮快乐的。请允许我引用王占郡先生《让孩子拥有最快乐的一生》中“培养孩子成功的标准”:不生病 ——没有因为自己照顾不周而出大的健康问题;不犯罪——就是有大的是非观,不做违法的事;不自杀——青少年时期,不出走,不自杀,心理健康……这其实是底线。面对焦虑与恐慌,我开始学习放松自己,培养孩子——碗能自己刷干净、衣服能自己洗干净、自己动手饭能烧熟……无论什么环境都能把生活收拾妥帖。确信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命里无时不强求。孩子还是婴儿时,个性已然不同。有的孩子可以安静地玩自己手指好一会儿,而我女儿只要醒着就要抱起来到处溜达才能不哭。由此我相信,我们能控制的其实是有限的。我是个工作精细的人,中规中矩、按部就班,喜欢读说明书与帮助文件,不擅长异想天开。女儿却不像我,粗枝大叶,天马行空,其实也未必是坏事。时至中年,我接受自己的样子,也接受自己孩子的样子。所以每当我有焦虑时,就安慰自己:人生漫漫,七八十年,大灾大难,小挫小厄。我放低要求,她平安长大即好。我自己要乐观点、不抱怨,让女儿在遇到困境时,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在悲观中保持乐观,也是一种达观吧。(秋天)
在中部某省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3500平方米的车间内,一座近两层楼高、如山丘状的“教材山”异常醒目,几乎涵盖中小学所有科目教材。记者随手捡起一本初中历史教材翻看,发现品相完好、干净整洁。“这里有40多吨教材,都是这三四天收来的,全部变废纸了。”公司负责人赵德华说,旺季时每月回收的教材数量是现在的3倍,绝大部分被送到造纸厂。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教科书用量巨大,教材印制越来越高档,若不能循环利用,会造成极大浪费。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美术、体育等免费教材已实现了循环使用,但从数量上看,尚不及教材总量的零头。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大部分教材、高中以及高等教育阶段的教材循环仍依赖市场交易,因产业链梗阻、供需成本高等问题,尚未实现有效循环。国家新闻出版署数据显示,近5年全国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大中专教材、业余教育课本及教学用书的零售数量,平均每年约28亿册、金额超200亿元。这些教材若循环使用一年,节约费用可援建约4万所希望小学。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卖了一麻袋的书,最后只能买得起一个麻袋。”“定价1000多元的书10多元就卖给了废品站。”网络上不时能看到毕业生的留言。被当废纸回收的教材,最后去哪了?每年5月至7月是废品收购站收购教材的旺季。“毕业季许多毕业生把积攒多年的教材卖掉,平均每斤0.5元。”赵德华说,这些教材多用于生产再生纸,但再生纸处理工序复杂,成本甚至高于原浆纸。国家新闻出版署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仅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全国零售数量为29.30亿册、总计259.89亿元。根据这一数据,如果全国当年零售的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能全部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元。按照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官网的捐赠标准,捐赠50万元则可援建一所希望小学。线下教材当废纸卖,而线上二手教材交易则日渐火热。孔夫子旧书网负责人孙雨田介绍,该网站二手教材交易额近3年年均增长超30%,今年销售总额已超1400万元。二手教材市场潜力巨大的背后,是大量教材未被有效利用。“我们一直坚持做二手书的回收、循环利用,二手教材占很大一部分,我们1500万用户中有很多都是教师和学生。”孙雨田说,二手教材是被闲置的资源,应该想办法让它们回到有需要的人手中。二手教材难“转绿”在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免费教材循环使用已经展开。“2008年起,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美术、体育、健康、科学、信息技术等免费教材已实现循环使用。”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余兆辉说,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由国家免费发放,这是通过行政手段推进教材循环使用的前提,且上述学科均不需学生做课堂记录,适合循环使用。但受访者告诉记者,已循环使用的教材数量仍不及教材总量的零头。特别是在高中、高等教育阶段,教材由学生自费购买,教材循环使用更依赖市场交易,存在产业链梗阻、供需匹配成本高、二手教材卖家或遭遇法律风险等堵点。一方面,产业链梗阻加大供需匹配成本。二手教材市场缺乏完善的平台和服务体系支撑,供需两端匹配低效。“每年都有二手书商来回收教材,价格约4000元一吨,是普通废纸价格的2倍多,但来收书的人还是太少。”赵德华说,他曾想分拣品相好、没有过时的教材,但因人工成本高、销售渠道少而作罢。受访二手书商说,教材更新版本时间参差不齐,制约其循环使用。而且分拣、管理二手教材,将信息上传各电商平台,需要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一般的书商难以完成。另一方面,政策法规不完善,二手书销售平台及卖家或遭遇法律风险。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通过互联网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应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个人,必须从依法取得出版物批发、零售资质的出版发行单位进货等。“这些规定没有区分新书和旧书、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卖家,个人是二手书主要来源,他们既是买家也是卖家,要求他们办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并提供二手书进货凭证,这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做到,也给二手教材买卖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孙雨田说。多举措建设共享平台受访人士认为,在共享时代,建立全面系统且操作性强的覆盖中小学甚至高校的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需要企业、教育部门、个人多方努力。“建立教材循环使用制度,既可节约资源,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江西省宜春市官园学校副校长朱嫔说,作为工具性图书,教材内容相对稳定,且教材印刷质量越来越好,有循环使用的基础。朱嫔所在的学校专门制定循环教材管理制度,上课前由备课组长按编号发给学生。课后由任课老师回收,放在年级组,学期末交给学校图书室保管。为了保证卫生状况,每周定期对循环教材消毒。“除了义务教育免费教材,幼儿园绘本教材,高中阶段的体育、音乐、美术和部分选修科目教材,也建议纳入循环使用范围。”余兆辉说,针对非免费教材,学校可建立教材回收机制,对符合循环使用条件的教材折价回收,探索相应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捐赠二手教材。闲置物品交易平台闲鱼的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成交156万册教材。“目前,闲鱼在线卖家数已超3000万,今年3月闲鱼15岁至18岁用户增长207%。”相关负责人说,年轻人不排斥使用二手产品,二手教材利用空间广阔。针对二手教材产业链梗阻、供需两端匹配成本高昂的堵点,孙雨田团队专门开发一款小程序,在高校及周边推广上门收书业务,连接收书人与学生,打造简单高效的二手教材回收平台。“二手书本身价格不高,但物流成本高,线下收书可打通校园内循环。学生通过小程序报价,双方达成意向后,周边收书人上门收书。”孙雨田建议,相关部门可修订完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依法规范出版物发行活动的同时,区分商户和个人卖家、新书和旧书,因类施策,鼓励二手教材流通。(记者 赖星 闵尊涛 刊于《瞭望》2020年第46期)
自从学会了手机支付,70岁的陈阿姨觉得生活方便多了。可兴奋劲儿没过,陈阿姨又遇到了新的烦恼:她在网上下单了两双一模一样的鞋。张叔叔自打有了微信,对申请添加的好友几乎是“来者不拒”。结果前不久因为添加了一个陌生人,养老金差点儿被骗走。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1748份有效问卷中,仅有41.4%的老年人掌握了手机拍照,近半数老年人无法掌握手机支付,超过七成的老年人无法独立操作健康码。虽然希望拥抱“智能化”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但他们在跨越“数字鸿沟”时仍然“步履蹒跚”。“夕阳再晨”志愿者一对一教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新华社发学会了智能手机风险也增加了“老人学会了用智能手机,风险也会随之增加。”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志愿者李雨桐说,“我们必须为老人补上这一课。”上周六,一场面向社区老人的智能手机教学活动在北外社区举行。志愿者们与20位社区老人结成“对子”,一对一地辅导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参加活动的老人年龄在60多岁到80多岁之间,他们虽然都有智能手机,但大多数人对智能手机的操作并不很熟练。由于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的熟练程度不同,每次活动志愿者都是一对一的“小班”辅导,只有比较重要的内容才会上“大课”。当天的活动,主要内容就是“防骗”。在全北京,“夕阳再晨”每年大约举办1500场左右的科技助老活动。每周日上午,大学生志愿者钟禄亮也会参加类似活动。他所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志愿者协会都会到清华东路27号院教老年人操作智能手机。他发现,老人们学会微信之后,特别喜欢分享自己看过的视频和文章,却对这些内容的真实性并没有深究。他们的微信群、朋友圈充斥着大量转发的虚假内容,甚至成为了谣言“重灾区”。“网上的消息鱼龙混杂,安全课必不可少。”钟禄亮说,网上的各种“坑”不断推陈出新,初学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属于“高危人群”。今年3月,北京市老龄协会公布了一批涉老诈骗案例。这些案例中,通过微信群、钓鱼链接实施的网络诈骗呈上升态势,尤其是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实施诈骗,更具隐蔽性,令老年人难以辨别。白领小刘的母亲就遭遇了这样一个骗局。小刘的母亲加入了一个老年拼购群,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名自称是某国际著名保健品公司中国区代理负责人的“祝总”经常在群里讲解新冠肺炎。聊天中,“祝总”透露有秘密渠道可以搞到国外研制、专门预防新冠肺炎的保健品。小刘的母亲赶紧询问能否购买,对方表示,目前已有200多人排队,为避免引发哄抢,这件事需要保密,连自己子女也不能说。小刘的母亲“偷偷”向“祝总”转账了4.5万元,结果对方迟迟不发货,当老人发现被骗后,对方却悄悄退群了。重视安全问题却不理解“新知识”老年人学会智能手机后频频“踩坑”,是因为防范意识不强吗?恰恰相反,老年人对安全问题非常重视。“夕阳再晨”创始人张佳鑫介绍,他们在教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的过程中,当讲到安全方面的问题时,老人的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既然如此,为何老年人在融入智能化社会的过程中依然属于“高危人群”?今年10月,一位老人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位男明星的视频,误以为是男明星本人在和她说话,于是追星追到了北京。警方发现,这些视频并不是男明星本人录制,而是采用AI技术合成的“假视频”。“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和理性思维水平都会下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梅丽萍表示,智能手机对于多数老人来说属于全新的知识。老年人对新的知识接受起来有难度,所以增加了老人“踩坑”的可能性。张佳鑫认为,老年人不是网络的“原住民”。虽然现在大多数老人已经拥有了智能手机,而且许多老人的受教育程度并不低,但他们并不能理解智能化场景下的应用。“比如抖音,许多老年人无法理解换脸技术和声音合成技术,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看到、听到的就是真的。”学习智能手机也为排解“孤独”梅丽萍提醒,老人的心理状态往往是老人成为“高危人群”的深层次原因。她介绍,老年人普遍“孤独”,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很少会承认这一点。另外,子女对老人的情感支持也很少。梅丽萍发现,一些老人在住进养老机构之后,虽然子女会经常打来电话,但交流的内容大多是“礼貌性”问候,缺乏更深的交流,这也就为一些打“感情牌”的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梅丽萍表示,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除了有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也有排解孤独的精神需求。这也是为什么老年人在学会微信之后,爱转发、爱分享的原因。结合那位追星老人的案例,她认为,社会在关注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同时,还应建设一个老年友好型的智能手机使用环境。观点科技助老应成为一种“集体行动”疫情期间,老年人因为不会使用健康码而造成不便的问题备受关注,从而将老年人融入智能社会的窘境凸显出来。其实,在老年人拥抱智能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不仅仅是“数字鸿沟”。重阳节前夕,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表示,民政部门将加强培训指导,鼓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家属等,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信息平台等新技术,帮助广大老年人克服不会用、不敢用、不能用智能技术的困难。北京市老龄办、北京市老龄协会也发出倡议,开展老年人信息化培训志愿活动,做好数字化“扫盲”,助力老年人融入智慧生活。“这个问题不是一个短暂的现象,10年前有,10年后的现在有,未来20年内还是会有。”张佳鑫说,许多人是因为疫情才开始关注到这个问题,而“夕阳再晨”已经在科技助老方面呼吁了十年。这恰恰说明,我国的老龄化国情教育还有待加强。张佳鑫表示,未来社会智能化的发展会越来越快,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社会应当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成为全社会的集体行动。(本报记者 王琪鹏)
卖了一麻袋的旧书,最后只买得起一个麻袋。近日《瞭望》新闻周刊报道称我国教材浪费十分惊人,每年零售数量超过29亿册,总计约260亿元的中小学教材最后大多作为废品被回收。教材浪费严重是一个老话题了,十余年前开始就一直有媒体和学者关注并探讨我国教材循环使用应该怎么搞的问题,甚至推算出如果循环使用教材,可节约300万亩木材、52800万吨纯净水和633.5万吨煤,或援建4万所希望小学等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每年在讨论,教材浪费的问题多年来依旧未得改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早已成为大众共识,从空调调高一度到聚餐少点一菜,我们不断摒弃着各领域奢侈浪费的陋习。但到了教材上却任其持续浪费,以致每逢毕业季废品站总成“教材山”,甚至本应成“古董”的教学磁带捆着教材卖这一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仍在上演。教材循环使用到底难在哪?表面上看是产业链梗阻加大供需匹配成本,以致循环使用成本太高,或是旧教材破损严重,出于消毒和卫生的需要很难让它们直接进入课堂,又或是循环教材不能随意做笔记让学生只能另买笔记本记录而产生更多浪费等原因。有的学生家长表示,“主要科目的图书学生天天都在用,蘸着口水翻来翻去,若消毒条件跟不上,我们家长根本不愿意让孩子使用旧课本。”这也确实是限制教材循环使用的现实因素。但实际上,阻碍教材循环使用最关键的“拦路虎”,还是每年数百甚至上千亿的“教材生意”。出售每一本新书都意味着更多的经济收入,循环每一页旧纸都意味着更高的管理成本,所以哪怕浪费再严重,旧书依然只能当废品卖,新生则必须持续购买新书。甚至有种奇葩观点认为,每年在新教材上投入的数百亿,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更是促进消费的必需。指望浪费拉动内需,何其荒谬!减少树木等方面的消耗,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教材循环使用的好处毋庸讳言,其在国外早已非常普遍。在西方国家,一本教材的平均使用寿命为4到5年,而在我国只有半年左右。眼下,我国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美术、体育、健康、科学、信息技术等免费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循环使用,可见教材循环使用理论上是可行的。杜绝教材浪费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一环,然而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关利益的存在让教材的循环使用说易行难,需要学生、家长、学校、出版社以及教育部门的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期待各方群策群力,制定可行方案以实现教材的循环使用,让教材浪费这个老问题真正得到彻底解决。(本报评论员伍鲲鹏)
虚假宣传、非法招生致学生无学籍;违规收取高额费用;部门监管缺失、办学性质审批混乱……近日,国务院督查组公布了周口市天立学校的诸多违规操作,引发舆论关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是为了提高教育服务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拓宽学生与家长的择校空间。某些民办学校借机“搭便车”,违规办学与收费,与这一初衷背道而驰。依法招生是底线共识。周口市天立学校未取得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却非法招生导致近百名高中生成“黑户”,直接影响到他们获取高中毕业证,更是在升学、就业、参军等方面制造了一系列难题。学校成为学生人生问题的制造者,何其悲哀。违法招生的背后是利益冲动。天立学校一次性预收取两千多万元的费用,此后又以各种理由收取百万元的费用,是把学生当成了唐僧肉。乱收费不仅加重了学生与家长的经济负担,更严重背离了教育的公共属性,是对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漠视。同时,此事也暴露出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失职问题。根据督查组披露,周口市教育体育局先后将天立学校定性为“全日制民办非营利性学校”“营利性民办学校”,性质截然不同;面对群众反映,市、区两级教育部门未进行查处,市场监管等部门也未对非法收费、违规发布招生广告等行为进行制止、处理,暴露出了相关部门监管缺失、履职不到位。教育无小事。在督查组的介入下,学生的学籍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有关部门的责任正在被依法依规追究。这无疑给教育行政部门再次敲响了警钟,规范民办教育不能只靠督查组,各级部门切实履责,敢于担当作为,才能维护好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孙文静)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发布调查报告显示,近七成受访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初中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更高。未成年人如何看待短视频的内容?数据显示,29.7%的未成年人认为多数短视频内容低俗,31.4%的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采用的青少年模式用处不大,54.9%的未成年人赞同14岁以下使用短视频应征得父母同意或有父母陪伴。疫情期间,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被进一步放大,过度消费等问题更加突出,有关消费纠纷与投诉也急剧增多。在社交平台、网络论坛上,经常能看到家长发帖吐槽自家孩子沉迷游戏。而很多短视频平台、网络游戏平台的“青少年模式”都可能被贪玩的未成年人轻易破解或绕过。严格落实“青少年模式”,既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更需要平台的技术支持和科学监管。“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一些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一键禁玩”模式,很容易被青少年破解。现在,不少青少年成了网游控、手机控、直播控,甚至一些七八岁的小学生对手机、网络、电脑的熟练程度远超成年人。特别在节假日期间,一些父母无暇管护孩子,致使一些顽童身陷网游和直播不能自拔,甚至斥巨资购买装备,重金打赏网络主播。主观上看,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有家长监护不到位甚至有意无意放纵孩子的原因。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或其他事务,无暇顾及孩子,导致孩子沉迷于直播、网游。还有一些家长有意将手机作为“哄娃神器”,主动将自己的账号交给小孩使用,或者专门为子女购置手机以“方便学习”。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一些家长对孩子沉湎网络游戏、短视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客观上看,“青少年模式”在防沉迷问题上效果有限,与一些网络平台故意“放水”、放松监管密不可分。目前,人脸识别、实名认证、短信通知、关联监护人、限额充值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任何一个网络平台都有能力做得更好,但在吸纳用户、增加活跃度、提高业绩的利益冲动下,不排除一些平台故意留下“后门”,让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孩子“有空可钻”。一些贪玩的孩子可轻易突破防线尽情玩耍、购买装备、打赏,平台则坐收渔利,未成年人权益和父母的钱包成了最大牺牲品。在信息时代,使用手机已是大势所趋,不能总苛求父母时时刻刻盯着孩子。拥有强大技术支撑的网络平台不能将责任都推到父母身上,而刻意推卸自己的监管责任。2020年10月17日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落实“青少年模式”,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父母理当尽到监护职责,对青少年多些关心和陪伴,不能任由孩子沉湎网游或直播。掌握先进技术的网络平台更应尽到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充分运用人脸识别、实名认证、短信通知、关联监护人、一人一号、限额充值等技术,切实履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责任。(史奉楚 供图/视觉中国)
上周末,南京致远初级中学英语老师沈磊根据课本单元话题(DIY做手工)给班上的同学布置了一项实践体验作业:利用周末的亲子时光,为家人做一份手工作品,可以是一道美食一朵纸花、也可以是一件变废为宝的物件、又或者是一张充满心意的卡片……原本很好的一个亲子手工作业,结果却有些出乎意料。家长们说:别浪费时间,快去写作业沈磊告诉记者,这项作业要求学生达成三个目标:1、明确自己为什么想做这个手工给家人;2、使用单元所学的目标语句写下制作的流程和自己的感受,最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DIY过程;3、与家人分享时可直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在沈磊老师的鼓励下,周一孩子的作品带给了老师很多惊喜。“首先,孩子们的作品在造型上、创意上、内容上都很用心,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其次,这也是做中学的实践,大段的英文表达来源于书本学习和实践生活的结合;最后,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海报、ppt、视频制作,展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超出了我原本的预期。”沈磊说。当沈老师问到孩子们的感受时,很多孩子却告诉他,家长说:“别浪费时间!快去写作业。”这句话,在不同的家庭中,惊人地一致。八(1)班的戴同学告诉记者:“我用纸编织了一颗爱心,打开爱心可以看到我自己立下的期中考试的一个目标。可惜我妈妈并没有看到我的用心,她说做这个太浪费时间了。”陈同学说:“我给爸爸妈妈做了一个水果沙拉,切了很多水果,妈妈觉得太浪费材料了,把我说了一顿。”也有部分家长,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表现很平淡。记者了解到,只有极少数孩子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鼓励。许汉杨同学给妈妈做一个纸质的文件袋,妈妈深情地拥抱了他,并说:“I love you!”老师建议:变干预为参与,变打击为激励沈磊表示,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家长的认可与鼓励,而家长的认可恰恰是孩子很在乎的动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需要家长培养其自信和积极性,到了青春期更需要淡其痕、入其神。然而,家长们有时候因为缺少洞察和敏感性,脱口而出的一些话,却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这些话,打消的不仅是积极性,还有多种能力。”沈磊说,长此以往,孩子缺少独立的意识。没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满满的行程遏制了孩子的独立性,凡事交给父母安排,自己被动接受;缺少成功的体验,有成功体验感的孩子,才会更加自信,敢于尝试;缺少创新的机会,不给孩子动手的机会,仅靠做题应试,到了新的情境(更复杂、更综合),孩子就没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少承担责任的行动。在家庭角色中,初中的孩子应该可以参与家庭民主生活了。比如家里添置家具时,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尝试分配家里的劳动岗位,评价家庭成员对家的贡献度等。这些能力不仅在于选择和行动,更意味着承担责任。“家长说出这些话绝不是不爱孩子,但却忽略了孩子的成长可塑性。久而久之就真的会约束孩子的发展潜力,好像剪掉了孩子的翅膀却让孩子飞翔一样。希望家长们换一些口头禅,变干预为参与,参与孩子的成长,激励孩子的成长。”专家表示:大力培养教育家型的优秀教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杨作东表示,当前,我们国家在综合素质教育方面的改革还在探索阶段。在目前中高考的升学压力面前,家长心中还是存在“唯分数论”,认为你只要考高分,其他都是次要的,考不上大学,素质再高也没用。但其实作为孩子第一老师的家长,在孩子的人格品质及其他能力的塑造方面至关重要。“如何做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平衡也是对教师的重要考量。与普通教师不同的是,优秀教师在传授好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润物无声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大力培养教育家型的优秀教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高一鑫)链接打消孩子积极性 这5句话上榜率最高沈磊老师在班上做了一个调查:这样的作业,那你下次还愿意做吗?不少同学表示,不做了,至少不给家长们做了。看着孩子们吐槽的样子,沈老师感到哭笑不得。孩子的积极性被家长的一句话、一个反应(甚至只需要一个眼神),就打消掉了。“家长有没有什么口头禅,总能让原本很高兴的你一下子就没了积极性?”沈老师还在班上做了一个征集活动。孩子写下了家长的口头禅,以下5句话荣登榜首。Top1:最高分多少?班级排名多少?年级排名多少?Top2:快去写作业!Top3:你看看×××。Top4:我们都是为你好!Top5:干完……再干……;放松完,就去干……一位同学这样写:“我考得好了(比如96分),家长就问‘最高分多少?’;我考了最高分(比如默写100分),家长就问‘有几个100分啊?’本来很高兴的,觉得自己发挥得不错,给家长一问,就没了积极性。”快去写作业!这也是个万能句。吃完饭“快去写作业”,看电视“快去写作业”,玩手机“快去写作业”,参与家里的卫生打扫“快去写作业”……孩子对所有事情的热情都被一句“快去写作业”打消了。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系列,让自己的孩子永远站在被比较的下端。上课外班,是为你好;限制交友,是为你好;快去做作业是为你好……似乎“为你好”成了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做完作业做课外;放学之后去课外班;搞完基础搞拓展……孩子的所有计划被家长安排得满满的。